新浪新闻客户端

四两拨千斤 聚力造绿洲——云南省探索以奖代补治理水土流失新模式

四两拨千斤 聚力造绿洲——云南省探索以奖代补治理水土流失新模式
2020年12月01日 08:42 新浪网 作者 金台资讯

  初冬,曲靖市马龙区积粮冲、大龙井、新楼房3条小流域依然绿意盎然,微风中摇曳的苹果树、连片的西兰花将曾经的水土流失区变成了绿色“聚宝盆”。

  看着正待收获的西兰花,新楼房村党支部书记赵吉飞兴奋地说:“村委会6000多亩地大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今年我们以农户为主体,采取‘村党总支 合作社 企业 农户’的运作模式参与国家以奖代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对零星分散,水网、道路不配套的坡耕地,进行集中连片的统一整治。如今,地连成了片,坡地变成了梯地,滴灌水网配到地头,机耕道路四通八达。过去只能种玉米、洋芋的低产低效地,今年种上了烤烟、西兰花、羊肚菌等,还搞起了玉米制种,土地产出大幅增加,初步测算农民户均年纯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

  2018年以来,云南省连续3年在曲靖市马龙区、临沧市临翔区试点开展以奖代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探索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出力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新机制。3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470.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6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6470.91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49平方公里。通过3年实践探索,马龙区、临翔区以奖代补治理水土流失试点项目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为云南省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平,治理成效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趟出了路子。

  治理任务艰巨 创新机制增力

  云南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使云南省成为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重点省份之一,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治理,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已呈下降之势,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02160.5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5.93%,防治水土流失任务依然量大、面广,任务艰巨。但长期以来,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单一,数额有限,治理的脚步难以加快。

  加快治理步伐,为美丽云南添绿,云南省水土保持部门努力作为,积极探索创新。2018年,在水利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选择马龙区、临翔区试点开展以奖代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模式。

  迈开探索的脚步,云南省水土保持部门坚持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云南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要求试点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和投入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为全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同时,明确了以奖代补试点项目的遵循原则,以及财政奖补资金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奖补对象为自愿出资投劳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农户、村组集体,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建设主体;奖补范围为坡改梯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林、新种植经果林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奖补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创新撬动企业投资

  以奖代补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办法一出台,立即在试点的马龙区、临翔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不少企业表示愿意参与项目建设。经过比选,马龙区选择了民营企业马龙爱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2018年项目的建设主体,国有企业云南佳都建设有限公司参与2019年的项目建设。

  2018年的秋天,马龙爱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月望乡积粮冲小流域拉开了参与国家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的序幕。坡地改台地、修建机耕路、配套水池沟渠等水网工程,筑起谷坊、沉砂井等治理工程,同时种植163.97公顷经果林、保土耕作1447.25公顷、封育治理4261.6公顷,共治理积粮冲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8.73平方公里,项目投资达2168.4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1168.42万元。

  如今,积粮冲陡坡地改成台地,连片的苹果林郁郁葱葱,现场管理人员说:“明年这些果树就可以挂果了。”马龙区水利局水保办主任刘学恩说:“以奖代补治理水土流失项目的实施,有效撬动了企业资本的投入,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项目实施合力,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在总结民营企业运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马龙区又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的模式,由此,云南佳都建设有限公司参与到大龙井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中。同年春天,以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为特征的大龙井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全面推进。佳都建设有限公司在面积29.46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内,建设水网、道路、水保设施等工程的同时,营造经果林166.4公顷、保土耕作1139.7公顷、封育治理1640.34公顷,总投资2270.3万元,其中,财政奖补投资1000万元、企业投资1270.3万元。

  初冬时节的大龙井小流域,远山如黛,眼前的一行行苹果林在阳光下,发出绿油油的光。基地负责人说:“种的是大苗,今年部分果树已经挂果,这几天才摘完,共有60多吨,在网上销售,每公斤15元,去年开始项目建设,今年就看到了效果,企业和农民都获利,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吸引农民参与 工程一石数鸟

  不断总结、积极探索,2020年,马龙区在马鸣乡新楼房村探索党建引领、整村统建模式,开启了农民入股投劳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先河。项目建设采取以党总支为引领、村为单位、合作社为支撑、农户为主体的“村党总支 合作社 企业 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新楼房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项目实施采取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马龙区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新楼房村300户6000余亩土地,按照1亩1股的标准,采取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方式,向农户发放股权证书,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实现了“资源变股金、资金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转变。项目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农民广泛参与的方式,结合水土保持现状,对整个小流域进行全覆盖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坡改梯397.79公顷、栽植水保林0.89公顷、双排行道树6.23公里;新建机耕道路12.97公里、配套排水沟14.02公里、沉砂井39口、蓄水池23座、管道123.8公里,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1917亩,工程区内形成布局合理的路网和水网系统,防治水土流失。同时,成立烤烟、蔬菜、玉米制种3个合作社、1个建筑施工队和1个家庭工厂,农民在其中务工领工资。项目收益惠及全村群众,参与项目的农户可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保障金;公司年纯收入的50%用于分红;到合作社务工的农民每月有3000元的务工收入,干得好的还有奖金。赵吉飞说,这几笔收入加起来,初步测算,户均可实现年纯收入8万元。

  刘学恩总结说,新楼房村的这种模式有几个好处:一是解决投资压力大问题。通过把土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起来,减少了土地流转环节,农民可选择在合作社、建筑施工队和家庭工厂务工,既节省了建设成本,又解决了合作社用工和项目建设自筹资金难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收入不平衡的问题。由于项目是在村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全覆盖群众,整村发展、户户受益,避免了项目实施中村组、群众之间的悬崖效应,实现了区域性整体协调发展。三是解决了规划实施难问题。对入股土地统一进行规划、轮作,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生产。四是解决了农民市场对接难问题。由企业和合作社统一对接市场,破解了原来产业小、散、弱,农户单打独斗,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的瓶颈。再就是通过土地集中管理,农民全程参与,发挥了人人都是建设者、管护者、监督者的作用,确保了项目长期发挥效益。而且村级组织也在领头参与中提高了组织力、号召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放眼今天的新楼房小流域,曾经的流失区已形成蓄水有池、排水有沟、引水有管、沉沙有凼、减沙有坊(谷坊、拦沙坝)、作业有道、地边有埂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格局,广袤的山野,坡改梯、小改大、零改整、瘦改肥,路相通、渠相连、管成网、池就近的农业生产格局展现眼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得以夯实,土地生产力显著提高,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水土流失治理典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张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马龙云南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