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65年南京挖出父女合葬墓,女儿棺内堆满药丸,其中有何隐情?

65年南京挖出父女合葬墓,女儿棺内堆满药丸,其中有何隐情?
2022年02月28日 21:06 新浪网 作者 时尚泪流

  1965年,南京北郊新民门外的一座家族墓葬群中。

  专家们聚集在一个女子的墓室之中,看着刚刚打开的棺材。里面的陪葬品并不多,但是散落在棺内前部的一些朱砂色的丸状颗粒,却让他们议论纷纷。

  “这看着也不像珍珠玛瑙什么的,不会是哪儿来的石子吧?”

  “那怎么可能,这个墓看起来像是哪个贵族家的,怎么可能把一些石子放进去,不会不会的。”一个专家反驳道。

  “你们说这种东西会不会是他们炼制的丹药?”另一个专家幽幽地开口。

  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们越看越像,于是小心翼翼地捡起这些丸状颗粒,想要拿去化验,可是由于它们存在的时间太久了,专家们拿着专用工具刚碰到其中的一些,这丸状颗粒立刻就化成了粉末。

  但好在还有些完整地被拿了起来,等到化验结果出来,专家们只看了一眼,便觉得十分生气,并说:“真是枉为人父”

  这是怎么回事?棺内红色的丸状颗粒是什么,为何专家会说出“枉为人父”这样的话?

  

  

发现父女合葬墓

  这座家族墓葬群坐落在象山之上,是一位农民在上山时发现了墓洞,随后便立刻告知了南京市的相关部门。

  得到消息的专家们,准备好东西就前去勘察了。

  最开始专家们发现的是王兴之夫妇的墓,在这个墓室中有一块墓志铭,上面记载:都亭肃侯王彬墓在其子王兴之夫妇墓之右,在其长女王丹虎墓之左。

  根据这样的线索,专家们得知这座家族墓葬群的墓主叫做王彬。为了找到王彬之墓,他们开始了探查,但遗憾的是,专家们并没有找到王彬的墓,反而将王丹虎的墓室打开了。

  专家们有些不解,要知道,那时候的女子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嫁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贫穷人家的女子也不例外。女子嫁到夫家后,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哪里会死在娘家呢?

  当然,也有些是因病早逝的。

  但墓中的女子,从骨骼判断年纪应该也不小了。不论是怎么样,当时也应该可以定亲嫁人了。

  而且通过这座墓葬群中出土的文物,可以判断出这个家族非富即贵,王丹虎一定是那个时期里有名的大小姐。

  像这样的人家,到了女儿出阁的年纪,肯定少不了富家子弟上门求亲,按理来说应该是最容易嫁出去的人家,但为什么她偏偏葬在了家族墓葬群中?

  在王丹虎的墓室之中,也有一块墓志铭,根据上面的记载,专家们得知:王丹虎是在58岁的时候去世的,随后葬在了这里。

  

  

王丹虎墓志

  难道是因为王丹虎嫁人之后发生了变故,随后又回到了娘家,最后随着娘家人一被埋葬于家族墓葬群中?

  而接着,在王丹虎墓室的旁边,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墓室。很明显这是一个合葬墓,在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古墓中,大多合葬的都是夫妻。又一个墓室的发现,让考古专家们认为,王丹虎之所以埋在娘家的祖坟,有可能是招了赘婿。而旁边的这个,应该就是她的丈夫。

  但随着种种文物的出土,考古专家发现,这可并不是什么王丹虎的丈夫,而是她的父亲王彬。

  夫妻合葬是常见的,但父女合葬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荒唐和费解。

  就在专家们猜来猜去的时候,在王丹虎棺中发现的朱砂色的丸状颗粒,让他们找到了开启了真相之门的钥匙。

  它们原来存放在一个圆形的小盒子内,但因为时间太久,盒子已经腐化,看不出来曾经的样子,这些朱红色的丸状颗粒散落在棺中,有的也已经成了粉末。

  专家们细细地数了数,大约有200颗左右,大大小小的并不规整。

  经过测量,这些丸状颗粒的直径大概在0.5厘米左右,大的有0.468克,小的有0.275克。

  

  饶是参与过众多的考古工作的专家们,也是头一次见这样的文物,不由得猜测起来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被放在王丹虎棺内?它们的作用又是什么?

  就在他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位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会不会是丹药?”

  这句话让大家豁然开朗,随即小心翼翼地拾取了一些拿去化验。

  在等化验结果的过程中,专家们对于王丹虎葬在家族墓群中这件事还是很迷惑,在接下来的考古工作中,他们“八卦”似地猜测着王丹虎的事情,给枯燥的工作增添了一份乐趣。

  不久之后,化验结果出来了。

  果然如那位专家猜测的那样,就是当时流行的“丹药”。

  其成分大部分都是硫化汞,是一种对人身体十分有害的物质。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王丹虎的墓中会出现这种东西,毕竟一个古代的女子,再怎么“洒脱”,也不太可能将沉迷于丹药,甚至于死后在墓中也要放上一些。

  但是随着专家们对整个家族以及其父亲王彬了解得深入,大概猜到了其中的缘由,想不到史书上记载的王彬品行端正,却害苦了他的女儿,以至于专家们生气道:“真不配做一个父亲!”

  那么,历史上的王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王丹虎之父王彬

  王彬是东晋大臣,在当时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堂兄王导、王敦也很是出名。

  而现在我们想要了解他,只说一句王羲之的叔叔便一目了然。

  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这其中的王就是指琅琊王氏一族,王彬身为王家的一份子,出身确实给了他不少的助力。

  王彬从小就品行端正,20岁的时候已经被任命为官了,后来又因为讨伐战乱有功,官职渐渐提升,最后做到了侍中的位置,称得上位高权重。

  但他向来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是比自己官阶高的人物,也不放在眼里。孝愍帝司马邺曾想要召他为尚书郎,但王彬就是不去。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孝愍帝想要他去做尚书郎,算得上是命令了,原则上王彬根本就没有反驳的余地。但是,王彬却以“道路险阻”这样的理由给推辞了。

  他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举兵谋反,还借机杀了王彬的好友周顗(字伯仁)。对此,王彬心生怨气。

  

  等到王敦攻下石头城,晋元帝派出王彬前去说和。

  王彬见到王敦以后,第一件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求和,而是痛哭了一顿。王敦见此状况,十分生气,怎么感觉王彬是来他家哭丧来的了。

  于是,王敦怒不可遏地质问他:“你在哭什么?!”

  “你杀了周伯仁!我太难过了,情深不能自抑啊!”

  王彬这么一说,王敦更生气了,但是王彬继续“火上浇油”地说道:“你残害忠良,还是逆反之贼,迟早会祸及家门!”

  王敦忍无可忍,怒吼道:“你真以为我不敢杀了你?”说着就要拔刀相向。

  一旁的王导见情况不对,立马上前来劝解王彬:“你忘了咱们来这儿的目的了吗?好好说话,快给他跪下道个歉认个错。”

  王彬一听,冷漠地看着王敦,说:“我有脚疾,见皇上我都不一定跪拜,你王敦何德何能让我王彬下跪!”

  两人都很生气,一步也不肯退让,最后还是王敦念着一丝血脉之情,让王彬离开了。

  

  

王敦

  在面对王敦的威胁时,王彬丝毫不感到惧怕,性子十分的孤傲,面对强权,也不曾妥协。而且,王彬虽然是豪门显贵,但是在生活中却十分朴素。

  他吃的是蔬菜,穿的是布衣,走在人群中,谁也看不出来这是琅琊王氏家族中人。

  史书上记载,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好官。但他却因为一个爱好,毁了女儿王丹虎的一生。

  王彬平时没什么爱好,若是说有,那就是和许多帝王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之道,因此对炼丹和养生十分看重。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爱好,影响了自己的女儿王丹虎,导致她一生都未出嫁,最后老死闺中,葬在了家族墓葬群中。

  散落在王丹虎墓中的药丸虽小,但是对人的伤害确实极大的,王彬追求长生不老,他的女儿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毒害,跟着父亲一起开始追求长生。

  魏晋南北朝正是各种文化交融的时代,追求长生炼丹药并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些其他的东西在那个时期流行,最出名的莫过于“五石散”了。

  “五石散”和“长生丹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长期使用,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那个时期盛行?还有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想要食用?

  

  

荒唐且美好?

  说到五石散,不得不提起一个叫做何晏的人,就是他将食用“五石散”推上的顶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飞,百姓流离,朝代不断的更迭,许多有志之士无法得到重用,又不甘心与朝廷中的乌合之众同流合污。他们只能寄情于山水,与文人墨客们把酒言欢,只有在醉醺醺的时候,才能忘掉一切烦恼。

  因为“五石散”内含有多种重金属,当人吃下去后会刺激人们的神经,使他们处于一种飘飘欲仙的状态。

  其中有一个叫做何晏的人,开创了魏晋玄学。而且他生得好看,有一种“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既视感。因此,他的一言一行牵动着整个时代的发展潮流。

  

  

何晏

  他食用过“五石散”后,虽然身体灼热,但是在精神上十分舒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让他十分高兴,还赞叹道:“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此话一出,“五石散”就成了“灵丹妙药”,很快被百姓们疯抢一空。

  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吃了“五石散”会变成这样,只觉得身心舒畅,甚至称此药为“神药”。

  在吃完“五石散”后,身体一般会灼热难耐,这时就需要配合其他的方法来中和它的药性,比如吃冷食、多运动、进行冷水浴等等。

  但有一点,服用五石散后必须喝热酒,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无数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幸福”,而忽略了中和药性,不久之后就命丧黄泉。

  因此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风俗,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去使用“五石散”带来的“幸福之感”。

  

  琅琊王氏作为豪门大户,对丹药感兴趣的王彬自然有机会去了解这种东西,当他迷上五石散带给他的快乐时,动不动就会想要来上一些。

  王丹虎也许就是在看到父亲服用五石散后,被这种丹药的表象所吸引了,此时的他们都不知道这种药带来的坏处。

  因为喜欢这种感觉,就会不断地想要。

  长期如此下去,不仅不会让人长寿,还会让人变得憔悴不堪,等到那时想要戒掉这种药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王丹虎作为豪门大户的大小姐,到了年纪来提亲的人自然很多,但是因为她被父亲影响,因为食用过太多五石散,将自己折磨的不成样子,那些上门提亲的人看到后实在是不愿意娶这样一个女子为妻,纷纷离去。

  就这样,王丹虎靠着五石散生活,一辈子未曾出阁,最后老死闺中。但在她生命的尽头,依旧不愿意放弃五石散带给她的快乐。

  于是命人在死后一定要给她的棺中放上一些丹药,这才造就了今日的局面。

  

  专家们得知这一情况后,为那个时代不懂化学的人们感到悲哀,也为王丹虎感到不公,有这样一父亲。可在那时,五石散、丹药流行,作为父亲的王彬以为那就是最好的,把它们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对他自己来说这就是一种父爱。

  历史不能改变,我们也不清楚在那个时代,王丹虎对自己的父亲是否有过怨恨,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她的父亲害了她。

  也怪不得专家们说他枉为人父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