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2020年02月21日 12:15 新浪网 作者 bong看世界

  纵观中国历史,良将甚多,但猛将却相对匮乏。所谓猛将,指的是那些勇猛善战、个人武力值极高的将领。也就是说,猛将不仅是善于统军带兵,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武力值绝对不能低。基于这个标准,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猛将们。

  第十名,张飞、关羽

  这个估计是大家伙儿第一个能想到的,他在开启猛将生涯之前,就是在菜市口卖猪肉的。关于他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叙述了。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杯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不足以拿来作为一流武将的竞争参考。与徐晃八十合战平,关羽列五虎上将之首,不全是因为他的武艺,而是忠勇。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第九名,樊哙

  这个大家应该也很熟悉,西汉的开国元勋,大将军,著名军事统帅,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后来跟随刘邦平定了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第八名,苏定方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大唐王朝最为著名的一代猛将。

  少年时代的苏定方便以骁勇善战和气魄惊人而闻名一时,在隋末乱世中屡建战功。

  贞观初年,苏定方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作为前锋率领两百名骑兵一马当先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唐灭亡东突厥立下大功。

  第七名,霍去病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他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只可惜天妒英才,让他英年早逝。

  第六名,常遇春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功勋就有这样的评价“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第五名,冉闵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冉闵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六 场最恶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十一万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 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第四名,岳飞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第三名,李玄霸

  李玄霸在演义中的名字大家肯定都记忆很深,他在演义中叫李元霸,是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战无不胜,天下无敌。面如病鬼,骨瘦如材,两臂四象不过之力。使一对铁锤;共重八百斤。可见其力气过人啊!

  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关羽只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第二名,李存孝

  自古就有“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所以李存孝在这猛将的行列不足为惧吧! 他是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史书就有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可见李存孝的实力勇猛啊!

  第一名,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最后结局还是较为悲惨,在垓下自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