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2020年06月13日 07:46 新浪网 作者 情感河拌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来来来,看这种柴木灰,现在很难找到了。它是我烧制必备的原料,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今年67岁的卓立固,是武夷山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日前,他的建窑建盏扩展项目——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制作技艺入选武夷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9位代表性传承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可谓大器晚成了。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卓立固祖籍宁德市寿宁县,祖辈以制陶瓷为生。因家境贫寒,1967年小学毕业后,他跟随父亲落籍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世居溪东,开设家庭窑场。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从16岁起向父亲学习制陶工艺,主要以烧造口径不同规格和不同造型的酒缸为主。卓立固先后在东林庙五里砖瓦厂、樟树大队和湖桃农场当过制陶师傅。2008年受遇林亭窑业公司聘请担任制盏大师傅,五年后自己创立了武夷山东岸建盏有限公司,并将祖辈传承下来的窑口(截至目前发现为武夷山市最早、最长的民窑龙窑),进行全面修复,重新投入生产。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我就是武夷山人,从小喝岩茶长大。盏因茶而生,茶为盏代言,我的生活离不开这里的金木水火土。” 卓立固热爱武夷山的茶文化。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2014年,卓立固以传统制作场地、设备,配合最具传承的制作技艺生产黑釉建盏,按宋代工艺制作流程,专心致志研究遇林亭黑釉茶盏、兔毫茶盏,器型有传统束口、撇口、斗笠盏、香炉盏、花瓶、茶杯,成品釉色浓黑,兔毫丝丝分明。他遵循古法制盏,将柴窑生产的原始技艺推广传播,日常生产的柴烧黑釉盏有兔毫盏、花瓶、茶杯、茶具、茶器等系列工艺品,使黑釉产品达到形似、质似。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一直以来,这类盏都被当作建盏产品,直到遇林亭窑的发现。遇林亭窑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与风景秀丽的莲花峰相邻,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今年能被评为武夷山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我这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卓立固激动地说。从学习制陶烧盏至今,卓立固入行已50年。“我不但自己在研究,还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烧制建盏,把我们老祖宗的龙窑柴烧技艺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卓立固如是说。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传统制盏的工艺流程早已印刻在卓立固的心中,也练就了他严谨专注的制盏态度。从选瓷土练泥到拉坯修坯,无不亲力亲为。转盘飞转之间,一拉一捻之势,变化无穷无尽。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50多年来,为探索黑釉茶盏奥秘,卓立固从黑釉茶盏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剖析,总结了黑釉茶盏造型、胎体、釉色,以及烧造的原料、温度、氛围的特点。他研制的黑釉茶盏,胎体厚重,内含气孔,叩之有金属声;施釉较薄,口沿呈褐红色,利于茶汤保温和观察茶色……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龙窑中烧建盏,窑温高达1300摄氏度

  择一事,终一生。卓立固精益求精的匠心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如鹤一般站在鸡群中高高立起,固然是源于他对手中这一方富有温度茶盏的挚爱,凝聚着这位匠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在1300摄氏度的老龙窑之中,演绎着千姿百态的釉色,承载着卓立固无限的期望,用他那自始至终地坚守诉说着土与火的精彩年华。 闽北日报 黄杰r敏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