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今天开始,要带现金出门了

从今天开始,要带现金出门了
2020年11月28日 12:00 新浪网 作者 清欢读书会

  昨天,关于“老人冒雨交医保”的事件冲上了热搜。

  #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话题在微博引发了6.6万的讨论,获得了3.5亿的阅读量。

  冷冷的下雨天,老人独自去交社保。

  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你亲戚,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这两个方式”。

  可老人压根不懂手机支付。

  只能一个人呆坐在柜台前,四处张望,满脸无助,不知所措。

  老人的眼神里,透露出的尽是茫然,最后,相关部门表示已上门为老人办理。

  

  曾经,我们出门都要揣着一大堆现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门要带的不再是现金,而是手机。

  我们再也不用愁商家没零钱,也不用为口袋总要装着几个硬币感到麻烦,更不用怕拿着积蓄已久的存款去银行时会被人盯上了。

  手机支付的出现,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也很乐意地接受衣食住行都能被一部手机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正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日常,老人们却觉得手机支付为自己带来的尽是麻烦。

  去早餐店买早餐,不会手机支付,连一个煎饼都买不了。

  不舒服想去看病,不懂网上挂号,还是算了。

  早上去晨运,不会滴滴打车,走路回家吧。

  ……

  不禁让我们深思:

  无现金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不是老人们,被时代落下了?

  无现金时代,是不是给老人造成了更多的困扰,阻碍,烦恼?

  无现金时代的到来,是不是让老人“寸步难行”了?

  这年头还用现金,是我的错?

  还有一件事,每次想起,就觉得生气。

  鸡西市一位67岁的大爷在超市买了8.8块钱的葡萄,排队付款时,却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支付。

  大爷不懂微信支付,遭到收银员的拒绝,被晾在一边,还和保安发生了争执。

  这付款受阻的过程,让大爷感到特别委屈和愤怒,甚至是感到自己被羞辱。

  “自己拿的是人民币不是假币,让自己在那站着,是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

  这样的事并不稀罕。

  广州市一个老伯拿一张50块钱的现金来支付车费,但司机说没有零钱,坚持让老伯用手机支付。

  老伯说自己没有手机支付,两人便产生了争执。

  “坚持用手机支付”——这不是变相地对老人赤裸裸的歧视吗?

  是在歧视老人只会“落伍地”用现金,不懂得跟上时代潮流用“先进的”的手机支付?

  虽然,我们年轻人学习能力快,即使没有人教,多尝试几次便很容易上手,也很享受这种体验和方便。

  但是,有时不也会对一些app的注册、网上缴费、手机下单感到一脸茫然吗?

  更何况老人都七八十岁,连字都看不清,看报都要戴着个老花镜。

  平时他们研究如何打电话都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更不用说学扫码支付,网上挂号要花上多少个月。

  所以,每次不都还是我们帮他们在网上买东西、挂号、叫车……

  朋友小言曾经在聊天时就和我提到过:

  她爸妈70多岁了,每天都会去公园运动,她去上班了,爸妈不会在手机上叫车,所以每次只能打电话给她,让她帮忙叫车。

  这边,爸妈等了几分钟都没看见车,就会打电话让她联系司机。

  那头,司机就打电话来问她:怎么见不到要接的人,是不是地点搞错了。

  这边电话挂了,那边电话又来了,她觉得这些事搞到她都有点烦躁了。

  相信类似小言帮爸妈叫车的事情,我们都并不陌生,或许你我每天也正在为这些事情感到困扰。

  当你我都在为这些事情感到困扰时,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

  老人连智能手机如何用都没弄懂,又怎么好意思每次在他们去办业务、交电费、去充值时,都要求他们用手机支付,或者以“不找零钱”为借口不允许他们用现金?

  甚至有时还不理解他们,狠心对他们破口大骂,指责他们是“老坏蛋”,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不是不学,我是真的学不会

  现在,无论在超市、车站、小摊,付款码都被默认为大家的习惯性支付方式,正是这种默认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支付方式的“单一性”。

  也正是这种“单一性”,让老人们也愈发觉得自己不会手机支付是在给大家添麻烦,既然年轻人都会了,那我们老人也不能拖后腿。

  于是,他们也开始学如何操作微信,如何使用微信支付,逼着自己跳出舒适圈。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二十不惑》里姜果儿妈妈学习微信支付这一幕让不少网友感慨道:实在太真实,代入感太强了。

  姜果儿的妈妈不懂得微信提现,害怕钱放在微信会过期,小心翼翼地打电话问姜果儿。

  可是,姜果儿先前已经教了她很多遍,她还是不会,甚至她还疑惑如果退出了电话,那姜果儿要怎么教自己。

  这剧中姜果儿妈妈学微信的过程不是特殊的个例,而是大多数人的一个缩影。

  这里给大家说几组2020的数据。

  我国网民9.4亿。

  60岁及以上的仅10.3%。

  每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不上网的。

  非网民4.63亿。

  互联网的普及率67%。

  这大量的老年人,不会上网的人,压根就不知道手机支付是什么,或许不会上网看新闻,不会用微信聊天,也不懂滴滴打车。

  可是,他们不会,不是他们的错,没有人有权利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他们可以选择用习以为常的现金支付,也可以学习用手机支付,但不应该是一刀切地必须让他们用手机支付。

  毕竟,社会不应该是冷冰冰,而是应该有人情味的。

  我们可以为妈妈设置母婴室。

  我们可以抚慰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绪。

  我们可以给残疾人设置助残楼梯扶手。

  那为什么要颠覆老人多年来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

  所以,我是不是就该被抛弃?

  不要觉得这些都与你无关,离自己太遥远了,说不定哪天你变老了,也就会是遭遇到同样不公正的对待。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着,我们终会老去。

  著名老年病学家路易斯·阿伦森曾经说过:“我们如何对待长辈,既决定了老年人的现在,也决定了未老先衰者的未来。”

  你我都不会希望那时的我们只能无奈地接受尴尬和困窘。

  幸好的是,国家出手了!

  为了不再让老人别再为扫码、刷脸、手机支付搞得“寸步难行”,国务院在昨天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

  其中,里面有一条例提到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也好在,整个社会都在散发善意,让老人正和时代同行。

  南京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帮助老人克服困难。

  四川卫健委要求四川各级医疗机构都要设立老人优先就医窗口,优先让老人挂号、缴费。

  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出门不便和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在家领医保。

  当然,光靠这些,远远不够的。

  老人不懂上网看新闻,不懂人脸识别,不懂刷短视频,也不懂我们的梗……

  还需要我们:

  多一些共情。

  多一分理解。

  多一点热心。

  今天的情绪也许是为了明天的自己。

  社会的落脚点,不是冰冷和残酷,而是温暖和柔情。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任由无现金时代把他们推向“淘汰”的边缘。

  而是拍拍他们的肩膀,用善意的行动告诉他们:

  “别怕,你没有被放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手机支付现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