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得了直肠癌,想保命又保肛,有4个“基本条件”,不是人人都可以

得了直肠癌,想保命又保肛,有4个“基本条件”,不是人人都可以
2020年10月20日 17:11 新浪网 作者 39肿瘤

  有位朋友向小艾咨询:“我爸最近检查出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口最近只有3厘米,医生说100%不能保肛,现在先做理疗,然后再做手术,可是我爸才50岁呀,以后没有肛门,我怕他真的不能接受,真的就不能保肛了吗?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都愿意试一试的。”

  

  2017年发布的《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第一、二位分别是肺癌和胃癌,大肠癌的死亡率则位居第五位。

  与有些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相反,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大肠癌已经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大肠癌的早期治疗效果好,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则相对较差,但在我国,大肠癌早期确诊率仅有5%-10%,有60%-70%的大肠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期或者晚期,在经过综合性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为50%-78%。

  得了直肠癌,必须切除肛门吗?

  直肠癌治疗的核心方法就是外科手术,但不一定要切除肛门,极早期的直肠癌患者在内镜治疗下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早期直肠癌患者,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取得根治,不过有1.2%-4.9%的复发几率。

  对于中晚期的直肠癌患者,光是进行手术是不够的,需要配合化疗和放疗,这种方式可以让部分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得到根治。

  对于发生了复发或者是远处转移性直肠癌的患者而言,其治疗目的为延长患者生存期,可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对于已经无法进行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一般使用放化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保肛”需要哪些条件?

  能够保留有用的肛门,是每个直肠癌患者的愿望,但是想要“保肛”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是肿瘤和肛缘的距离。不同于以往直肠癌向远端转移不超过2厘米,最新的研究是肿瘤距离远切缘达到1厘米就可以防止手术吻合口和局部的复发,也就是说理论上齿状线上1厘米的直肠癌肿瘤,也具备保肛的可能,不过现实是距离越远,保肛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次就是肿瘤的分化程度。一般情况下,肿瘤的分化越低,它的恶性程度就越高,而想要低位保肛的直肠癌需要具备的是分化程度好,恶性程度低的特质。

  第三个条件,就是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如果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低下,在手术前排气排便就已经控制不佳的话,就算是保留了肛门,也只会是一个装饰。

  第四个条件,肿瘤的局部浸润程度。这是一个重要的保肛条件,肿瘤会沿着肠壁向深处浸润,而手术需要完整足够的环周切缘,如果切缘不足,会使得手术吻合口和局部的复发率会大大升高。

  

  那么是否中晚期(T3-T4)的直肠癌患者不具备保肛条件了呢?并不是,随着手术前的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兴起和发展,有一部分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也具备了保肛的能力,手术前的辅助治疗能够让大部分的患者肿瘤转化,从T3-T4降级到T1-T2或者是病理学上的完全缓解,从而使这部分原本不能保肛的患者,也具备了保肛的能力。

  盲目追求“保肛”,可能会恶化病情

  虽然医学技术已经在飞速发展但仍有部分直肠癌患者是无法保肛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配合医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考虑是否要进行保肛.

  如果本不能保肛却勉强选择保肛,这种情况留下来的肛门往往也会失去控便能力,只能是一个装饰,而且可能面临吻合口瘘等多种并发症,还有可能会使得病情恶性,最终得不偿失。所以,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先保命,再保肛。

  

  很多患者接受不了肛门被切除,但要正视肛门切除的作用,就算是切除后挂粪袋,在经过训练后还是能够正常愉快的生活,为了保肛而丧命不太划算。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把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也就不用纠结是否要保肛了。

  参考资料:

  [1]肠癌能不能保肛?权威专家来解答.健康时报.2018-10-3.

  [2]肠癌诊治有哪些最新进展?肿瘤大咖齐聚,一次说明白了.健康时报.2019-9-9.

  [3]胡志前:“低位保肛”适宜于哪些直肠癌患者.健康财富.2019-1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