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2019年10月21日 08:33 新浪网 作者 转您于舌尖之上

  后人们为大唐的开元盛世唱挽歌时,不免还要加上几句“为何唐明皇要重用安禄山这个胡人”的质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玄宗怎么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呢?

  且慢,别的王朝可能有华夷之分,唐朝肯定不会。李唐皇族本身就有胡人血统,自唐太宗开始,就推崇“华夷如一”的民族政策,唐朝才有了世人所赞美的包容性,很多功勋卓著的武将都是异族人。所以,让安禄山这个胡人做节度使,在唐玄宗那时候,是也不成问题的。

  唐朝奉行“华夷如一”的“羁縻”政策

  唐朝开国之初,北部边境就面临突厥人这样的隐患。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发动玄武门之变,八月九日登基。得知唐帝国发生权力变更,长安城内兵力空虚,颉利可汗发兵十余万人,一路南下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脚下。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人部落非常强大

  唐太宗李世民沉着冷静,给了突厥人很多好处,才避免亡国。但渭水之盟让他深感耻辱,经过四年的休养生息后,趁突厥人遭受天灾和内乱的大好时机,遣李靖、李勣两位名将一举东灭东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及其十几万人马。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唐太宗被迫与颉利可汗结下“渭水之盟”

  接下来,如何安顿这些突厥部众成为了棘手的问题。最终,唐太宗采取了华夷如一的怀柔政策,在幽州到灵州一带,唐朝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来安置东突厥部众,还有将近万人的东突厥贵族迁居到帝都长安。唐朝保留突厥部落编制,尊重其风俗习惯,意图让他们做大唐北方的屏障。后来唐朝的民族政策大体上延续了这个路数,史称“羁縻”政策。于是,在一系列的军事外界行动后,西域与塞北各族都以大唐为宗主,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唐朝的羁縻政策,使得羁縻府州如同汉代的“属国”形式出现,是相对自治的区域。这些区域内定居的胡人由其部族首领管理,唐朝授予这些首领官职。他们不受朝廷“齐民编户”的政策管理,也不需要缴纳税赋或者服徭役。羁縻府州成为了唐朝和真正的化外“蛮夷”之间的缓冲带,因为是临时所建,所以经常缺乏清晰或固定的边界。

  河朔地区高度的胡化,为安禄山上位创造了条件

  西晋“永嘉之乱”后,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胡人控制。虽然,胡汉杂居的北朝,也致力于推动胡族汉化,但是,自唐朝开始,黄河以北的河朔地区,先后接纳了东突厥人、契丹人等胡族部众,这里的胡人一直保持着本民族文化,久居当地的汉人非但没有促进胡人汉化,反而自己被“胡化”。

  公元695年,东北部地区的契丹和突厥人部众发生叛乱。武曌王朝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叛乱,战后,为了防御游牧民族再次作乱,武则天在北方和东北方建立了永久的藩镇。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唐朝的藩镇

  大唐的边境地区,游牧民族的军队侵略的目的并非是永久占有汉人的土地,而是对其进行劫掠。为了防御这些高机动性的外敌,唐朝不得不将军队大量分拨给边境的十个藩镇:其中有七个,由西向东分布在剑南到范阳的弧形地带。另外的三个在西部边陲(今天的甘肃西部到新疆地区)。这些藩镇的将领被任命为节度使,独揽地方大权。在边境防御的压力面前,帝国的中央统治者已经顾不上藩镇们有割据一方的隐患了。

  大唐为了维持唐太宗那“华夷如一”的指导思想,在藩镇节度使的选择上,往往会挑选兼具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的人才。唐玄宗时期,在选择节度使人选的时候,朝廷权相李林甫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更倾向于将军权授予与朝内没有瓜葛的人。这样,安禄山这样的人就被李林甫选中了。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栗特人安禄山画像

  据史书记载,安禄山能征善战,又是个语言专家,能说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经李林甫的推荐,唐玄宗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后来又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平卢,是现今辽宁省西部一带。范阳,是今天的北京市一带。河东节度使,管的主要是今天的山西省一带。安禄山身兼这三个地方的节度使,等于整个华北边境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世人都赞美大唐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仰慕西域、日本各国学者在长安学习汉文化并入朝为官的包容精神,骄傲于华夏文化能够吸收外来文化养分以壮大自己的强大向心力。但是,恰恰是在“华夷如一”的大唐时期,由于对胡人聚集地区的“放任”,导致河朔地区重新走向胡化,文化上与关中、洛阳、江左地区形成鲜明的差异,为安禄山的上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安史之乱,其实是唐玄宗推行的制度改革的结果

  由于边境面临吐蕃、回纥等部族的强大威胁,唐玄宗不得不将重兵投放到边陲地区,这也造成了大唐王朝军事上“外重内轻”的局面。军队推往边陲的同时,也意味着唐朝前期一直实行的府兵制不再适应新的需求。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安史之乱前,唐朝周边有回纥和吐蕃两个强大威胁

  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导致藩镇节度使垄断了地方的军政大权

  府兵制是继承隋朝的兵农合一的制度,全国各地设置设置了600多个军府,每个军府有一千人左右。府兵并不用缴纳税赋和服徭役,平时务农,农闲的时候训练,这样,大大节省了军事开支。

  但府兵制也有弱点,天下已定,兵农合一,承平日久,兵不堪用。而且,边陲前线离军府遥远,府兵奔赴前线的成本太高,前线基本都是草原和戈壁地带,环境恶略,府兵无法就地种田。

  所以,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府兵制正式废除,采用募兵制。所谓募兵制,就是国家拨饷,招募职业军人打仗。由于军队不用务农,专心训练,这样军队的战斗力相比府兵提高了不少。由于不用依托于土地,所以募兵们可以长期驻守边疆。

  募兵制固然优点众多,但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就是容易导致军阀割据。之前的府兵是,打完仗后,兵归于府,将还于朝。将领不会长期带领一只军队,所以很难拥有自己的死忠部队。但募兵制就不一样了,将领和士兵朝夕相处,能力强的将领很容易将部队私有化,藩镇节度使就属于这种情况。

  藩镇的财政改革,导致藩镇财政独立

  除了兵制的改革,唐玄宗还进行了财政改革。一方面,因为中央拨款给地方效率低,另一方面,北方很多藩镇也根本就收不上来什么税。于是,唐玄宗大手一挥,将财政权也下放到各个藩镇。

  地方藩镇在军事和财政上,都独立于中央朝廷,唐朝的中枢官僚机构已经对边境的藩镇没有控制力了。实际上,安禄山作为河朔三镇节度使,相当于华北的土皇帝。唐玄宗对兵制和财政的改革,才是让安禄山有了造反资本的真正助力。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掌权,为了建立功勋,他鼓动唐玄宗派兵攻打南诏(近云南地区),结果折损八万人马铩羽而归。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安禄山作为三镇节度使,掌管了十八万久经沙场的精锐。大唐朝廷,加上禁军才有七万多人。

  唐玄宗任命胡人为藩镇节度使错了吗,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杨国忠画像

  杨国忠因为忌惮安禄山的权势,便想出阴招陷害安禄山。他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图谋不轨,我们要招他入京试探他一下,他若敢来,说明没问题。他要是找借口不来,就说明其做贼心虚,就必须派兵将其拿下。安禄山,知道这是杨国忠的毒计,但是考虑再三,还是入京了。这样,杨国忠就下不来台了,咬死安禄山有问题,在安禄山离京后还将其在长安的府邸给查封了。

  安禄山身在朝外,担心朝廷内有杨国忠这样的人每天给唐玄宗“吹风”,保不齐哪天唐玄宗改变主意对自己翻脸。在自己手握三镇,兵力又成倍于朝廷的情况下,面对杨国忠的步步紧逼,安禄山没理由不选择叛乱。于是,公元755年,安禄山打出“奉旨讨伐逆贼杨国忠”的旗号,发动叛乱。动荡八年的“安史之乱”,也成为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