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恋曲2023 | 乡愁•产业篇①:张记的煤

恋曲2023 | 乡愁•产业篇①:张记的煤
2023年05月29日 10:18 新浪网 作者 红河本地生活

  恋曲2023

  ——开远乡愁三部曲

  

  张记的煤

  张记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都是在云南小龙潭煤矿度过的。得一方水土养育之恩,以至于张记总说:“喝小龙潭的水,吃小龙潭的饭,就要为小龙潭做事,无怨无悔。”

  今年55岁的张记是云南小龙潭矿务局设备动力部部长,父亲张洪福上世纪60年代从玉溪来到小龙潭煤矿,成为一名开小火车拉土拉煤的工人。

  云南省小龙潭煤矿成立于1953年12月16日,张洪福进矿时,矿区已经告别了人背煤炭,马拉矿车,木船运煤的历史,机械逐步取代人工,全员工效从1954年的每工日0.42吨提高到1962年的每工日0.83吨,减少用工的同时,火车装煤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4倍。

  狮子山攀爬、南洞沟野炊、南盘江凫水、龙潭边摸鱼,村寨田畴,阡陌沟渠,还有矿坑里密密匝匝的水草和不知名的野花,张记印象中的小龙潭都是美好、都是故事。

  

  到了读书的年纪,小学、初中、高中,张记一直都在煤矿子弟学校上学,1989年从云南省煤炭工业学校毕业后又回到了小龙潭煤矿工作。

  此时煤矿的生产工艺已经从最初的土法手工开采、土简机械、绞车机车运输、半连续生产工艺阶段,发展到国内首条斗轮连续开采工艺生产线,产煤量逐年递增,除了担负昆河铁路沿线200多万人生活用煤外,还涉及电力、化工、建材、加工业、农业等行业煤炭供应。开远,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工业从入门进入了爬坡阶段。

  

  1955年秋,小龙潭煤矿与开远电厂合作实验成功后,1956年供电厂用煤为40570吨。

  1957年设计以小龙潭褐煤作燃料的开远电厂建成投产,当年用煤12万吨。

  1959年开远驻昆解放军化肥厂实验用小龙潭褐煤造气生产合成氨成功,用煤量逐年增加。

  1963年,开远糖厂建成投产,用小龙潭褐煤作锅炉燃料。

  1970年,开远水泥厂建成投产,形成年产水泥50万吨的生产力,年用煤10万吨左右。

  1985年,小龙潭发电厂第一台机组10万千瓦建成投产,其余5台机组随后相继建成,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用煤量约300万吨。

  2006年,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用煤量近200万吨。

  

  随着用煤量逐年大幅提升,小龙潭褐煤也从民用燃料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以动力燃料为主,并作为化肥、水泥生产原料和烤烟、制糖锅炉燃料的多用途资源

  此时,小龙潭煤矿工业用煤占比由1956年的20%上升至1993年的89.69%。褐煤销售逐年增长,工业用煤比重增大,助推开远经济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

  

  发展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路的那一头是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的开远,路的这一头是开远依托煤资源优势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经过37年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奠定的坚实工业基础。

  张记学的是机电专业,从孩提时代开始便亲身经历了煤矿的变迁和发展,目睹了工人师傅的辛苦付出,懂得煤矿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参加工作以后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设备保障,提高煤矿产能上。

  从1964年开始,为了发展用煤需要,小龙潭煤矿已经进行了两次扩建工程,正在进行第三次扩建工程,设备和技术正在探索实验,更新换代。1989年,刚参加工作的张记就从事全国唯一的斗轮连续开采工艺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为填补国内斗轮挖掘机的制造空白,煤炭工业部选中小龙潭煤矿作为全国第一台斗轮挖掘机实验场地,为全国露天矿使用连续生产工艺探索经验。1986年,国内试制的第一台斗轮挖掘机在布沼坝露天矿实验合格后交付试生产,张记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管理。

  2014年,布沼坝露天矿新邓尔排土场1300水平引水暗涵突然涌水冲垮沟渠,严重影响大坝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张记作为现场指挥长,带头扛起防洪沙袋冲向垮塌沟渠,在场干部职工也纷纷扛起沙袋冲往缺口,连续奋战8小时,险情得到控制,有效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

  

  在小龙潭,张记和同事一起挥洒汗水收获喜悦,一起付出劳动得到认可,一起取得荣誉收获成果,同事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与工作和生活的这块土地感情也越来越深。

  34年的时间,煤矿的生产工艺在经历了以前的五个阶段后,又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目前采用半连续和间断工艺综合生产,基本建设与技改也在前期的基础上进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扩建工程。

  2022年6月26日,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五期扩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煤炭行业相关技术专家组总体竣工验收,成为了机械化程度较高、开采工艺先进的大型煤炭企业。验收后,煤炭核定年生产能力达到1490万吨。

  

  1953年建矿,1954年生产褐煤91378吨到2022年1490万吨,今年,小龙潭煤矿走过了辉煌的70年。

  

陶家淇 摄

  

说起煤矿,张记的言语中饱含情感,说到煤矿的设备如数家珍,说到煤矿的过往历历在目,目之所及都是煤矿的美好未来,他指着黝黑脸上刀刻般的皱纹,自豪地说:“小龙潭是龙煤人的根,一代一代龙煤人脸上刻画的是历史发展印记,浇铸起煤矿工人的魂。”

  今天,这个探明褐煤储量10.9亿吨长江以南最大的的露天煤矿正在全力推进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煤矿”建设,实现煤矿地质数据、开拓设计、采掘生产、安全保障、设备管理、地面储装、洗选等生产的信息化服务和数据信息汇聚,更加有效地支撑宏观生产调度和安全监管,以实际行动充分融入开远市、红河州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从青葱少年到鼎盛壮年,算上刚刚进入煤矿工作的儿子,张记已是一家三代的煤矿人。小龙潭煤矿70年的发展凝聚着每一个奋斗者的平凡付出,70年的成就是所有龙煤人的岁月沉淀,张记一家三代人诠释了龙煤人的血脉传承、精神传承,成为了小龙潭煤矿发展的见证人。

  

陶家淇 摄

  

未完待续……

  明天我们将讲述

  ——

  乡愁•产业篇②:杨曦晖的家

  带大家一起看

  开远破局的冲锋号: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云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