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斗卫星数量已占优,手机导航为何依旧偏移?

北斗卫星数量已占优,手机导航为何依旧偏移?
2019年09月02日 23:02 新浪网 作者 黑鸟科技

  近日,日媒报道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一转变对高科技产业或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在全球4大卫星定位系统中,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也都无法与北斗系统的卫星数量媲美。然而,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能够感觉到“GPS”带来的不便,究竟是北斗系统远没有宣传得神奇,还是北斗系统实际上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呢?

  北斗卫星数量已占优,手机导航为何依旧偏移?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全球卫星系统的领导者,相比之下中国在2000年才发射了第一颗定位卫星,但仅2018年,中国就为北斗系统发射了18颗卫星,截至6月低投入使用的北斗卫星达到了25颗,而美国的GPS仅有31颗卫星。与此同时,欧盟伽利略拥有22颗定位卫星,俄罗斯格洛纳斯拥有24颗,日本“准天顶”系统拥有4颗卫星(仅限区域性使用),印度的区域导航系统则有6颗卫星。

  中国的北斗系统不仅卫星数量多,实际的覆盖程度也较高。截至6月28日,在195个国家(联合国成员国以及梵蒂冈和巴基斯坦)的130个国家里,北斗卫星被观测到的频率均超过了GPS卫星,在中国大陆甚至可观测到20多颗北斗卫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拥有更好的工作条件。

  北斗卫星数量已占优,手机导航为何依旧偏移?

  尽管更优秀的卫星定位系统能够服务上至飞机船舶,下至手机游戏,但大多数中国人在使用手机地图时,明显能够感受到较为严重的延迟与偏移,导致实际导航效果似乎与多年前变化不大,依然较差。要在手机上使用北斗系统,首先手机需要拥有北斗导航芯片,难道是因为人们的手机上大多不具备北斗导航芯片吗?事实上,近年来国产手机新品基本都配备了北斗导航芯片,因为2016年北斗导航芯片成本已经低至10元,到了2017年成本更是因为工艺突破不到6元,相比GPS导航芯片2元的成本并没有高出多少。

  导航效果差的原因也不能归咎于北斗导航系统精度,自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并网后,系统整体定位精度提升至5米,信号已覆盖全球。在亚太地区,GPS水平定位精度9米,高程15米;北斗精度为水平5米、高程5米,可以说就国内使用已是大幅领先。然而,这一数据与人们期待的效果还有差距,毕竟5米的距离已经足够人们立于街道一侧而导航显示另一侧。

  北斗卫星数量已占优,手机导航为何依旧偏移?

  实际上,手机导航系统在工作时,可以利用多个手机信号塔辅助定位,甚至利用WiFi覆盖范围小且通常固定不变的特点辅助定位,甚至在高楼大厦等遮挡卫星信号严重的场景通过“状态识别”“精准计步”“方向推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实现室外到室内定位的平滑过度。然而在隐私问题不堪其扰的当下,手机上的导航APP即便能够提供精度高达1米内的定位能力,但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通常仅会提供3~5米的显示精度。

  此外,地图本身的精度、当前通信技术与手机系统造成的延时也让导航软件在部分场景下表现不佳。在手机应用之外的场景,北斗也在发挥其优势,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打造的定位服务已经进入厘米精度,北斗系统还进入了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随着北斗系统的广泛使用,更加安全便捷的应用方法也有望被开发出来,届时人们将有望获得“身临其境”的导航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