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科创星李浩:团队200人、基金53亿,专注硬科技领域

中科创星李浩:团队200人、基金53亿,专注硬科技领域
2020年03月28日 20:37 新浪网 作者 商道创投网
中科创星李浩:团队200人、基金53亿,专注硬科技领域

  非凡的团队模式

  李浩在关于投资管理上,有着这样的看法:“一个机构如何把持续的赢变成一种能力,在投资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李浩,中科创星的创始合伙人,2013年成立中科创星;2017获得中国最佳早期投资人top30,此后多次获得该奖项;短短数年就将中科创星发展成硬科技领域的一站式孵化平台,广受市场关注。

  对于一个投资机构来说,寥寥数人的情况并不是少见,但如同中科创星这般,整个团队有超过200人的却是少数。了解中科创星,我们就能知道这并不奇怪。李浩带领下的中科创星,作为中科院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团队,李浩专注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硬科技。把研究院所的技术、专利、科研成果,利用团队的力量,将其转化为科技型创业公司,并在投后服务方面做好功夫,将其培养到具有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在进行社会化的退出。

  李浩对此表示,随着资本潮流回归冷静,投资界的天使投资需要投资人更加谨慎去对待。这也是中科创星把投资业务做得非常“重”的原因。与其他早期投资机构仅仅数人的规模相对,中科创星的团队有着超过200人的团队,看似臃肿团队的背后,其基金业绩却说明了一切。李浩在早期采访中曾说道:“我们的第一期基金到现在五年时间了,还没有完全退出,目前的整体回报超过4倍。第一期基金投资了51个项目,其中已经有10多个跑了出来,还有20余个项目在观察期。”

中科创星李浩:团队200人、基金53亿,专注硬科技领域

  李浩表示,投资就是如此,不需要顺着规矩去做和大多数一样的投资,而是根据自己企业的特色去发展自己的团队,不管有多少人,能做出好的业绩就是好团队;专注自己的方向,就如中科创星始终聚焦产业链上游部分的技术层面,用硬科技去与对手抗衡。

  硬科技赛道的飞驰

  2013年,在投资行业做了13年的李浩,正思考下一步应该走哪一个方向,这时李浩遇到了中科创星的另一个创始人——米磊。米磊是中科院的光学博士,更是一名典型的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科技成成果转化的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价值观与李浩不谋而合。

  李浩对于当时中国科技成果的低转化率一直表示担忧。相关数据表示,我国的科研投入是全球第二,但我国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仅仅为5%,对比发达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率的25%,李浩表示,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觉得这个事情不只是存在商业机会,还是非常有社会价值的,能够帮助国家、产业的发展,这让我非常兴奋。”

  于是,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李浩和科研巨匠米磊开始了他们能力和资源互补,眼界和资源互助的一拍即合的合作。关于硬科技,李浩表示:“只有做硬科技建立行业壁垒,才能做出局部垄断的利润,这就比较适合长线的资金。”在对硬科技的坚持下,中科创星成立后,发掘了奇芯光电、卓镭激光、九天微星等项目,2015年用千万基金估值投资了卓镭激光,目前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已经成为了中国工业超快激光器中的佼佼者,广泛应用于各种切割加工工艺中。

中科创星李浩:团队200人、基金53亿,专注硬科技领域

  就如李浩所说:“投资需要信仰,你要相信你的力量,你要相信你相信的。有时候你看见的就是你相信的,你相信你是为了做科技事业这个伟大使命,来到这个世界,那就为了这个使命去努力、去拼搏。然后需要你做基金你就去做基金,需要你去做投资你就去做投资,需要你全力以赴地帮助科技创业者去提高生产力,或把这东西转化成现实,那你就做好这件事就行了。”

  作者:叶妍茹

  时间:2020年3月27日

  来源:商道创投网(ID:shangdaovc)|致力为华人创投圈的繁荣发展而努力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