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夜读 · 散文】那几年一起挥洒的青春

【夜读 · 散文】那几年一起挥洒的青春
2020年07月11日 21:10 新浪网 作者 东风快递

  【夜读 · 散文】那几年一起挥洒的青春

  论文答辩、毕业留影、物品整理……毕业季又不经意间闯进生活,别离的况味不禁勾起了我对学员时代的记忆。15年,时光溜走在弹指一挥间,再次回望肩扛“红牌”的岁月,许多美好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难以忘怀。

  【夜读 · 散文】那几年一起挥洒的青春

  入学时,记忆最深的是西安的天气,要么是高温暴晒,要么是闷热潮湿。每次训练回到宿舍,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衬衫干了以后能看见后背上白色的盐渍。还有那喊口号喊得嗓子嘶哑,爬战术磨得手肘流血,每晚熄灯后心惊胆战猜测会不会有紧急集合……军校生活,与想象的不大一样,却充满紧张与刺激,让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努力进取。

  我是一名部队生,来自农村,与其他同学相比,学习成绩、视野等方面都有差距,以至于凡事不自觉地往后“缩缩”。

  队干部看我心理素质偏弱,但责任心较强,就试着让我当兼职骨干,没想到,从副班长、班长、区队长、队长助理,我一直干到系里的兼职干事。

  我时常想,别看如今选修课上我面对100多名学员时侃侃而谈,其实入学时我在全队学员面前说话常表现得十分紧张,需要通过看手表去掩饰尴尬。在跟年轻学员交流时,我常常鼓励他们只要有挑战自己的机会,就放开手脚去干,在一岗一事的锻炼中增强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

  【夜读 · 散文】那几年一起挥洒的青春

  因为来自部队,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时光。每一位教员,都无私地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让我浸润其中,深感世界之大、知识之美、学习之乐。给我文学创作以启蒙的韩怀仁教授、毕业设计给予指导的马桂启教员、能把枯燥哲学变成美妙乐章的王勤明教授……军校教员更像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多年后每当我遇到一些工作问题和人生难题,都会找他们聊一聊,内心豁然开朗。

  毕业后,我留校进了机关,身在校园,让我心也年轻。由于从事新闻宣传的缘故,我把视角投向新时代学校铸魂育人,打造“四有”革命军人的各个领域,报道了很多激扬青春、放飞梦想的追梦人。跨越山海,莘莘学子汇聚校园追逐强军梦,他们的青春因使命而变得厚重,人民军队,因这些年轻力量的汇入始终充满力量。

  “博学笃志、砺剑图强”是学校的校训,“博学”就是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笃志”就是能够矢志不渝,“虽千万人吾往矣”。耳濡目染,毕业后,我又进行“专升本”学历升级,之后转行从事政治工作,负责新闻宣传。无论是负责哪一个领域,还是干哪一项工作,我都努力把工作干得出彩,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只要认准方向,就坚定走下去。

  十多年来,学校几易其名,体制编制也发生了变化,我铆在一个岗位倾情纸笔,把对母校至善至纯的情感融入一个个方块字。有人问我为何能够十多年激情依旧,我想除了倍加珍惜反哺母校的机会之外,还有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夜读 · 散文】那几年一起挥洒的青春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季节已经重复了好几个轮回。如今,学校开办“火大青春”公众号,大学同学纷纷加关注。昔日身处校园,平时并不在意的一草一木、一楼一宇,如今四海为家的同学们看得却格外认真,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还没变,记忆的闸门一下被打开,同学群就成了过往经历的“留声机”,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着学校的变与不变。“什么时候再回学校看一看?”策划了好几次,均未能成行。

  的确,如今大家散落在练兵备战、服务人民的各条战线,事业爬坡,家庭负重,纵有诸多身不由己,但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努力践行“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毕业誓言。

  肩扛“红牌”的岁月虽然短暂,但却是我人生路程上最丰富、最充实的篇章。看到一批朝气蓬勃的学子即将走出校园,尽管我再也回不到“红牌”时代,但我相信可以像他们一样,拿出毕业时的壮志豪情,恪尽职守,笔耕不辍,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来回馈母校的培育之情,也让更多的同学能通过我的体悟,更好地感知母校,心系母校未来的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