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2020年01月15日 14:50 新浪网 作者 花舞红尘一笑

  2019年12月14日,我带父母爬上了龙头山!父亲76岁,母亲73岁。

  01我的老家在龙头山脚下。

  小时候,每天看着龙头山上学。

  母亲说:龙头山山头亮出来,一定不会下雨。半腰上黑压压的一大片,那估计大雨来的时间不会很长,一定要带上雨伞。

  夏天,你还真能看到倾盆大雨很快速地一泼一泼地从山那边“泼”过来......

  从我们家的院子里看过去,龙头山就似一座宝塔。

  小时候,我的记忆中,龙头山就是我们家乡人的“晴雨表”,家乡人都是看着龙头山“脸色”劳作、出行。

  再大点的时候,家住龙头山脚下的我,听得最多的是:龙头山是困难时期救命的“储粮仓”!

  春天,二姑、大姨、三表婶、小表姐成群结队的都上龙头山。

  他们要将山里的竹笋、芥菜、鱼腥草、野葱、鹿耳韭、细辛、天麻等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回来。

  那个时候,生产队里白天干活,只能是队里收工以后,和晚上才有时间上山。

  他们一路好几个人,分工细密、协作,拿干粮、背水、打火把、操持工具开路等各司其职,相互关照。

  等到每个人背篓都装满的时候,才下山回家。

  简单洗漱后,又去生产队里干活,挣些并不值钱的“工分”。

  也别说,在那个困难时期,真是让龙头山养活了家乡人,让饥寒交迫的老百姓填饱了肚子,都没有被活活饿死。

  背回来的竹笋、鱼腥草、芥菜、野葱、鹿耳韭,留一部分吃鲜的。

  吃饱肚子后,才把剩下的竹笋晒干,那是家中来了贵客,招待客人炖腊肉才拿出来的上等好菜;

  一部分芥菜、鱼腥草、野葱、鹿耳韭拿来做盐菜,那必须要够吃一年;

  山里的细辛、天麻、百合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日常使用和喜欢的调料,甚至还可以卖给“国药店”,换点零花钱......

  还听到村里的那些大叔说,时不时也能弄到野猪、竹骝。

  甚至还听说有什么黑熊、羚牛啥的,那都几乎是全村人的福气,好多人都能凑一起打一回“牙祭”,解个馋。

  还听说,龙头山山脚下河沟里,一米多长的“娃娃鱼”随处可见。

  那些年,山脚下小河沟里的小水塘,都是鱼生长的好环境。

  随便折一个竹棍儿做鱼竿,在石头下搬些蚯蚓,一边洗澡一边钓鱼。

  一个下午就可以钓一大盆的“沙棒”、“白条子”、“钢蚯”......

  在地坎上随便揪点“藿香叶”、“小茴香”,做出来都是山珍美味。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02上了初中,读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足见有龙地方,就一定有灵气与神气显现。

  家乡人相信龙头山的神灵庇佑。

  又想起爷爷给我小时候讲的龙头山的传说——

  相传这龙头山的老家在四川仪陇。

  由于它经常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柴草,老百姓甚是喜欢。渐渐地它骄傲起来。

  听说汉中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便起了野心,想到汉中来做“山王”。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它急匆匆向汉中奔来。

  当它越过大分水岭、行至小坝时天空已现鱼肚白。

  放眼一望,前面竟然有一座比自己还高大的汉山,稳坐在汉江南岸。

  它呆住了,觉得自己此时如果硬在此“安家落户”,与汉山争个高低,势必激怒众山,一定会被群起而攻之,使自己没有立足之地。

  此时它有些后悔,埋怨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贪心!

  于是趁还未被众山发现之时,想赶回原地仪陇。

  想到这里它调头就往回走。

  谁知还未行多远,天却大亮了。

  它感到再也无脸去见那些曾经深爱它的乡亲,于是就此扎根在小坝这地方。

  它回首俯瞰故土,不禁心酸泪下。

  泪水化作瀑布,顺身流成了一条悔泪的小河。

  为了不让四川的老乡发觉它逃到了这里,便使用一层薄纱遮住自己的羞容。

  如今不管天气多么晴朗,龙头山顶总是薄雾缭绕,看似羞于见人。

  ——一段多么美妙的神话传说!

  但是,在我幼小的心里,龙头山一直是家乡人的“晴雨表”,“储粮仓”!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03师范毕业那年,我分配至龙头山脚下的那个初中任教。

  春天的时候,我随几个同龄的老师,带着些比我个儿都高的学生,第一次爬上了龙头山。

  天没亮我们出发,抄羊肠小道,一路上手脚并用,中午时分,终于才爬上山顶。

  天黑了,我们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陆续回到山脚下的那所学校......

  爬上山顶一颗高大的松树上,我看到对面还有高山。

  这让我突然明白:小时候我一直看到高大雄伟的龙头山,其实并不是最高的!好些不知名的山都比龙头山还要高。

  从龙头山山顶往下看,我们那很繁荣很拥挤的小镇,已经被淹没在苍山翠海里,哪里还有什么小镇。

  我的老家那是更加找寻不到它的位置了!

  悬崖栈道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04我工作一年以后,母亲随父亲住到父亲单位的小宿舍里。

  老家的房屋让几辈子都住龙头山里的朱姓人家住了下来。

  那朱姓人家,住我们老家后,还是经常上山。

  他是一个生漆匠人。每年4—8月,是割漆的黄金期。

  他和他的“漆匠”伙伴们都要在山里呆几个月。

  直到他油黑色的生漆桶储满了,一双手沾遍生漆,黑得发亮的时候才会下山回家。

  生漆由于市场需求大,采集难度高、产量低,导致价格昂贵。

  朱姓人家几辈子都是靠龙头山里的漆树生活。

  他们在山里有固定割漆的位置。

  他们知道龙头山里哪一片的漆树长势好,采漆量多。

  他们每年都去那个地方,并对他们居住的简易小屋进行修缮。

  他们带上去的粮食、蔬菜、盐都是不再带回来的。

  有上山的漆匠,挖药人都可以暂时居住,也可以使用屋内的食材。这是山客们的规矩。

  云海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052013年的一天,在县林业局工作的一个好友说:几个四川绵阳的老板准备开发龙头山旅游!大手笔!!

  我没有去想“大手笔”有多大。

  五年后的阳春四月,我想带父母去看看“大手笔”。

  在上山的途中,被几个工人拦住,说山上正在建设不安全,没法上龙头山山顶去。

  我们只能遗憾地在山腰看看正在开发的景区。“大手笔”初见端倪,让人振奋!

  我想带父母去看横穿龙头山的米仓山隧道。

  米仓山隧道是“宝巴高速”途中一条最长的隧道。

  隧道全长13.8公里,其中在南郑的部分3.8公里。

  我带着父母穿隧道而过,走一走西南地区第一、全国第二长的隧道,去龙头山“前面”的南江看看。

  我告诉父亲:现在高速通了。龙头山要回仪陇去看老乡太容易了。

  银昆高速就路过仪陇,从山脚下开车去仪陇,也不到200公里,两个多小时。

  龙头山旅游开发,可以说是川人硬要挑开龙头山害羞神秘“面纱”的一个创举!

  但是,估计龙头山永远都不愿意回去了,毕竟鱼米之乡的汉中,才是它心中的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062019年9月16日,龙头山国际休闲旅游区终于试运营。

  12月14日,我带着父母、女儿、侄女一行5人,来到龙头山国际休闲旅游风景区。

  我要让在龙头山山脚下居住六七十年的父母,爬上山顶,揭开“面纱”,一睹龙头山真正的容颜。

  我们买票,坐上缆车、露天电梯、走悬崖栈道......来到山顶。

  70多岁的父母在两孙女的搀扶下,一路喜笑颜开,不时地发出感慨:

  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爬上龙头山!

  真是不容易!还能坐上这么高、这么长的缆车和露天电梯。

  我其实也是第一次乘坐这么长的露天组合电梯。

  我指着浓雾中龙头山的远处对母亲说:妈,那就是我们的老家。您看!

  母亲四处寻觅,乐得满脸是笑,转身对我女儿说:你爸爸就是哄我老太婆,这哪里看得到老家......

  “妈,您知道我们老家就在龙头山脚下。”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露天组合电梯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讲述|龙头山下的百姓人家

  小河沟村.小南海镇.南郑区

  来源:东方云影@林浩(y)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