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翡翠的优化处理及真假翡翠鉴定

翡翠的优化处理及真假翡翠鉴定
2020年09月25日 16:17 新浪网 作者 明炫翊

  (1)焗色:

  

  焗色实际上是用热处理的方法,使翡翠出现美观的红色。通过火烤来改变原本褐色或黄色翡翠表皮变成猪肝红色,变成好卖相的红翡,称之为焗色。

  很多朋友会把焗色翡翠误认为是染色翡翠,染色翡翠一般经过注胶,而焗色翡翠不经过注胶这一过程,从而使得识别焗色翡翠比较难。焗色翡翠,所谓"焗"就是将翡翠进行高温热处理,去提升翡翠的色泽,主要是将一些原本带有黄褐色调(其中含有褐铁矿)的低档翡翠,经过高温加热(一般为200℃)使得褐铁矿中的水分蒸发形成朱红色的赤铁矿,使翡翠黄褐色的部分变为红色,以获得价值较高的红翡。

  "焗"出来的颜色是永恒不变的,且几乎不可分辨。因为焗出来的红翡与自然界形成的红翡在形成机理上是几乎相同的,只不过焗色这一过程是在人工环境下快速转化完成的。可以说只是模拟了自然条件,就连专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证书上也不会有特别注明视作天然A货。因为按我国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热处理宝石(包括翡翠)视作简单"优化",列入天然宝石之类。

  一些颜色偏黄灰,不艳红的翡可通过高温的烘烤使之变得更加红艳。但经烘烤后,翡翠的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微裂隙增多,敲击时声音会较嘶哑。另外也可以进行红外光谱检测,将会发现因烘烤的缘故而缺乏吸附水。

  注意:绿色翡翠不能采用焗色处理。

  (2)镀膜处理:

  

  镀膜翡翠又称“穿衣翡翠”或“套色翡翠”。镀膜翡翠的制作是选择透明度好,但无色的翡翠戒面,在其表面镀一层薄膜(胶质)。镀膜翡翠看上去美丽润泽,像是高档翡翠饰品,具有较大的伪装性和欺骗性。

  镀膜处理品的特点是绿色分布均匀并且是满色状,正面和背面的颜色都一样,同时没有天然翡翠呈斑状、条带状、细脉状、丝片状的颜色分布特点。

  天然翡翠表面很光滑,触手冰润,而镀膜翡翠由于涂抹了一层胶状物,用手摩擦时可发觉不如天然翡翠哪般光滑,有粘手感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绿色仅附于玉件表皮,而非来自内部,因膜的硬度低,膜上常见很细的磨擦伤痕,天然品无此现象。

  (3)翡翠B货、C货、B+C货、D货鉴别:

  

  B 货是指翡翠经过强酸浸泡后,泡去了杂质,又经过充胶的翡翠。B 货翡翠也叫“冲凉”翡翠,它的质地是假的。用强酸浸泡之后的翡翠,脏的杂质被泡掉了,但同时翡翠的质地也被完全破坏了,没有玉的韧性,松软而充满空隙,为了在外表上看不出来,又在空隙中加入了透明的硅胶。所以 B 货翡翠看上去颜色都很漂亮,质地都很通透,但它的价格却很低。很多人不小心买到 B 货的原因,就是 B 货往往看起来又好又便宜。但是 B 货翡翠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一般几年之后硅胶氧化,翡翠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 B 货翡翠不是真货是假货。鉴别 B 货翡翠,对灯光看的情况下,转动翡翠,找到能清晰看到翡翠表面反光的角度,仔细观察可以看见 B 货表面有很多凹坑和麻点,是表面的硅胶 经风化磨蚀剥离后形成的。另外,B 货翡翠的光泽与 A 货翡翠不同,A 货翡翠结构致密,外表散发玻璃光泽。B 货翡翠由于注胶,外表散发的是油脂光泽。

  C 货是翡翠经过人工染色,在原本没有颜色的翡翠上人为加上颜色,它的颜色是假的,也是假货。染色的方法有很多种,多数都是先将翡翠加热,使结晶颗粒之间的裂隙加大,再局部放到染料中,使颜色顺着裂隙进入翡翠,染上的颜色多为绿色、紫色、黄色、红色。看 C 货翡翠,在对着光看的情况下,仔细看翡翠颜色的分布,常能看出颜色是顺着裂隙分布的,这种颜色分布得不自然,外观很像毛细血管,看到这种情况就可以断定颜色不是天然存在于玉石之中的,而是从外边进入的。另外,染的颜色没有色根,常常是飘在翡翠的表面,颜色也 “发死”、 “发楞”,没有灵气。

  B+C货是B货和C货的集合,两者的特点均包含,酸洗+染色,识别方法和鉴别B货、C货一致。

  D货指材料本身不是翡翠而冒充翡翠。有的是玻璃,毫无价值。有的本身是有一定价值的玉或石英,由于翡翠的价值更高而仿冒翡翠,这些都称为翡翠的 D 货。常见的仿制品有软玉中的碧玉,有蛇纹石类的铀岩石,有石英岩类的东陵石、澳洲玉、马来玉,有长石类的独山玉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