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天下为公,有情有义的王安石

天下为公,有情有义的王安石
2022年11月22日 12:38 新浪网 作者 菲诺特

  

  先说几句话:

  宋神宗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是一位模范皇帝,国事的魄力及认真的程度,大约只有商鞅变法时的秦孝公可以比美。

  这两位“大变法期”的领袖,都具有相同特色,他们不但用心于政事,而且刻苦自励。

  据史料记载,神宗从不游猎饮宴,营造宫殿,有时候忙起来更是废寝忘食,直到天黑才用餐。眼见那些纸上谈兵的名士派革新计划中看不中用,神宗便打算起用当时备受争议的改革派理论大师王安石......

  王安石是位聪明绝顶、清廉又富风格的政治家。他淡泊名利,不苟于世俗流风,大胆又富创意;由于注意力特别集中,常常出现一些大发明家常有的怪行为。在名士派的眼中,他是介乎“天才”及“白痴”的一个怪人,因此很多人认为,王安石做个理论家,绝对是杰出的,但由他负责实际政务,则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王安石二度上台,新政的推行仍非常不顺利,不但反对党厉害,新政阵营也因呂惠卿不断扯后腿而造成了分裂。连皇室赵氏宗亲也对王安石非常不满。只有二十七八岁的神宗,到底太年轻了,稳不住阵脚,使王安石深受折磨,加上他的儿子王雱在这个时候因病去世,使他万念俱灰,便再度坚辞相位,以江宁府判相名义回到江宁,真正退出了政治圈。

  

  王安石第二度执政的时间一年都不到,之后他永远退出政治圈。退隐后的王安石住在江宁城外的钟山半山园中,疏落的几竿翠竹陪衬着几间小木屋,内部尤其简陋,甚至连围墙也没有。除了几个老仆外,只有一位驴夫。他常骑着驴子到处游逛,和老农闲话家常,带着几本书,在野外随时停下来读书及沉思。

  

  不久,他的老部属陈升之任扬州太守,官船路经江宁,王安石听说老朋友要来,便从半山园坐着推车到江边等候。

  只见陈升之大小官船数十艘顺流而下,因为船太大了,在江中徘徊了几次才得已靠岸;船上排刀护叉、长钟画戟,全副官服的陈升之威风十足地坐在船头上。当他猛抬头,望见江边一个穿着庶民衣服的老人,竟然就是名震全国的前宰相王安石时,不禁惭愧得立刻起身,忙向老长官频频打招呼,令全船队的官员惊得不已。

  神宗元丰七年,王安石退隐山林的第九个年头,他得了一场重病,王安石变得更恬淡豁达,他把半山园及旁边的薄田全捐给了寺庙,自已搬到城中的一个小房子住了下来。

  

  碰巧苏东坡也被贬谪汝州,路经金陵时特别前往探视王安石。苏东坡虽强烈反对新法,但和王安石间的私交仍笃,师生并无私仇!王安石骑着小毛驴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

  身着便服、坐着普通的苏东坡听到王安石到了,连帽子也来不及戴,便从船头跳到岸上来,“礼节岂是为我们这种人设的吗?”打躬作揖表示:“今日苏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

  王安石大笑说:两人挽手入酒肆痛饮一顿,苏东坡特别花很长的时间陪着王安石,谈古论今,由政治到佛学到文学。

  往日的政治对立,绝不影响他们之间真挚的相互崇拜。临别时,王安石道出他终身的政治理念:“人须是知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原孟子语)乃可。”

  苏东坡戏言道:“今之君子,只要能争得早半年升官,虽杀人也会争着去做。”

  王安石笑而不答。原为大病不久却又好了起来。从此王安石含冤莫白了一千年!隔年三月,正值三十六岁英年的宋神宗因病去世。他一心一意力求复兴北宋的国势及威信,日以继夜地为政事忧劳,想不到恶运不断。

  王安石变法失败,搞得新旧两派吵翻了天;财政问题日益恶化,人民叫苦连天;对辽国、西夏、吐蕃军事上严重挫折,连对交趾(现越南)的外交也失败了。

  种种挫折,使这位中国史上难得一见的“模范皇帝”忧劳成疾,一病不起。王安石在半山园听到神宗噩耗,悲痛万分,哀悼诗中以“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表达他对故主的怀念。

  

  此后,王安石变得郁郁寡欢。他用手指不停写着“福建子”(指吕惠卿)。不久他听说执行新法的吕惠卿的不仁不义,造成神宗政权的失败。“保甲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一一被废,深感椎心之痛。

  到“免役法”也停止时,王安石不禁对人大呼:“免役法是废不得的,这是我和先帝相互研究两年之久才颁布施行的;免役法绝没有任何缺点,废不得。”

  眼见一生心血、国家前途、民间正义一个个被无情地摧毁了,在忧国忧民的感伤下,这位六十六岁的天才政治家也崩溃了。

  为了力行变法,王安石不得不与当时“正人君子”的名臣贤相展开正面对抗。很不幸他使用的新党吕惠卿、章惇,及日后的蔡京、童贯等,都被视为奸诈的小人,王安石本人也被说成“大奸似忠,大诈似信”,连朱熹将王安石编入《宋名臣言行录》中,都遭到后代儒学者的反对及批评。

  明朝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怅半山堂》,便是痛骂王安石的故事,借老头子口直称:“若见此奸贼(指王安石)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

  把王安石写成亡国的罪魁祸首。这是南宋时代很普遍的心态,他们将亡国的责任全推给新政的失败;新党都是小人,旧党全是君子。

  

  当时有能力逃到江南继续成为南宋统治阶层的,大多是巨室豪门的特权阶级,他们自然都把王安石视为毒蛇猛兽。

  一代政治奇才因此蒙受近千年的冤情,即使现在的历史课本中,仍依传统观点,视新党为小人,旧党为君子,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王安石的变法,几乎都着眼于国家利益及人民福祉的体制内改革,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其实是温和派的。他的出发点只在抑制豪強的兼并,限制大地主的特权,缓和贫民的抱怨,避免平民作乱,以保持宋皇朝的稳定及繁荣。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遭受知识分子的严厉反对,其实变法的立法旨意并不是王安石独创的,而是根据当时的需要,参考以往的制度组合而成的。

  例如“均输法”在宋仁宗时,便由许元仿唐朝之法提倡过;“青苗法”是根据当时陕西流行的“青苗钱”而来的;“免役法”其实很类似司马光所提倡的“雇役法”;“保甲法”是根据边疆民兵制度改良而来,为了强化边疆防卫能力,仁宗时代的蔡州及陈留县便实行过一种“伍保法”,和保甲法相当接近;“保马法”在宋真宗时秦州曾实施过,对官马不足之补充功效颇大;“将兵法”其实便是范仲淹所曾施行的编制军队办法加以制度化而已。

  

  这些新法都曾经被实施过,而获得相当成效,神宗、王安石及三司条例司的人员则是据此加工、修正,使内容更加丰富一些罢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思想完全是忠君爱民的,以当时的环境而言,他的变法也是绝对合理的。

  严格地说,他的失败只是改革的力量被保守的特权阶级抑制住了,而一般自认开明的知识分子,又固于稳定中求发展,没有勇气面对内外大环境的需要,这种情形在古今的中国史上屡见不鲜。

  至于王安石本人,我们更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有眼光、有理想、有操守的伟大政治人物。他被马克思誉为十一世纪著名的世界级政治改革者和杰出政治人物!

  后跋

  王安石虽富行政经验,但到底他的政治个性比较倾向思想家,而非行政工作者;特别是缺乏作为中央朝官在人事及政策协调方面的处理技巧,因此在对人的品格及能力判断上,常犯了严重错误。

  王安石的新法看来很合理,也的确是当时需要的。以为这样便可以通用于全国,则多少仍有主观上认定是秦始皇时代便曾将秦王国非常成功的法治制度,强迫实于统一后的中国,造成政权指挥上严重的贫血症,也形成大秦帝国迅速崩溃最主要的原因。

  《宋名臣言行录》记载:王安石为明州鄞县(现宁波鄞州)知事时,相当用心在读书及撰写文章上。他努力于水利建设,起阳堤堰,决陂塘。并且貸谷于农民,只需低利偿还,使公库里的新旧谷可迅速地新陈代谢。此外兴建学校,努力规划保伍制度,县民都认为非常成功。

  但王安石虽确知这些新法实施于一县必能成功,却不知以此实施于全天下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

  的确,中国的版图太大了,各地差异性颇大。

  

  作者:韦麦,供职南京政府机关三十多年,南京仲裁委连续五届仲裁员,二十多年仲裁阅历。

  业内资深人士,为市房地产经济学会理事,国家二级调研员。爱好古典文学,艺术,擅长书画,音乐,历史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