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此人是蜀汉王朝的北伐名将,却因避讳死人改名,从此默默无闻

此人是蜀汉王朝的北伐名将,却因避讳死人改名,从此默默无闻
2020年08月09日 09:59 新浪网 作者 雨是天空的泪雨是

  蜀汉王朝水师之中最强战将 ——吴班,或许大家不是很认可,但是除了关羽之外,刘备麾下的水军之中,也就吴班陈式这两位大将了,而且他们都非常被刘备看重 ,在夷陵之战中,独领水军,前期夺得佳绩。关羽在蜀汉建立之前就是死了,更何况,吴班后来官拜骠骑将军,这个除了资历之外,还是需要能力的。

  他的外戚身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蜀汉官僚体制之中,亲属关系入仕非常容易。蜀汉王朝后期大多数高官,都是刘备时期大臣的后代。值得一说,蜀汉王朝的外戚之中,除了吴班之外,还有一位大将遭到了历史的雪藏,不仅历史资料记载甚少,甚至还给了一个“失其行事,故不为传”的评价,从而导致我们对他的认识不够深刻。

  

  这位大将不是别人,正是刘备的大舅子吴懿。吴懿,子远,兖州陈留郡人。本是益州牧刘焉的亲家,后来刘备入川,娶了他的寡妇妹妹吴氏,就这样刘备的荆州势力和益州的东州势力达成政治联盟,为蜀汉王朝的奠定做出一定的贡献。

  吴懿到底是一个怎么样人?为何“失其行事,故不为传”?

  刘备入川的时候,吴懿就带兵进行抵抗过,不过战败,投降了刘备。能够带兵作战,至少这位将军在军事上有着才干。所以,刘备拿下成都,称帝之后,直接给吴懿拜为关中都督。关中,当时是在曹魏手中的,算一个遥领的虚职,不过,也看出了刘备夺得关中的野望。

  

  真正让吴懿有点名气的事件记载,还是参与了诸葛亮的北伐。《三国志》:建兴八年,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曜。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王朝大都督曹真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诸葛亮抓住这次机会,派出一支偏师,由魏延和吴懿这2位军中宿将带领,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在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曜和郭淮。阳溪之战,可以说给蜀汉王朝在羌人之中带来很大的影响力。

  

  考虑到费曜和郭淮的能力,他们是曹魏王朝对抗蜀汉的先锋力量。郭淮不用说,是曹魏的名将,费曜在当时也属于一流的战将。吴懿能够击败他们,说明吴懿有一定的军事能力。战后魏延获封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并且拥有假节的权利,吴懿也获封左将军、高阳侯。诸葛亮死后,魏延也因内部矛盾被杀,吴懿成为魏延的接班者,坐镇汉中,统领汉中之军事,并迁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防御曹魏进攻。由此可见,吴懿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是统御一方类型的名将,跟魏延、王平差不多。

  

  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看到吴懿相关战绩了,建兴十五年(237年),吴懿去世。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是不是觉得不是很合理啊? 吴懿可是国舅爷,还是诸葛亮时期的北伐大将,怎么可能记载的信息这么少呢?

三国史料中,蜀汉王朝历史最为简略。究其原因,陈寿在《三国志》卷33《蜀书三·后主传》中说: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关于这个“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问题,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争论和结果,陈寿说的蜀汉没有史官,完全就是一件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后主传》提到,景耀三年(258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连陈寿自己都在自己的《三国志》之中写明了“史官”,蜀汉王朝又怎么会没有史官呢?

  蜀汉王朝是沿用汉朝制度的,西汉时期的史官主要是太史令,太史令既是天官又是史官,到了东汉,太史令成为职业天官,史官却一直没成为独立的职位。不过还是一定的机构负责,先后为由兰台(明帝时)、东观(章帝至献帝初)和秘书监(献帝时)三个机构负责。用现代化来说,这些机构就相当于目前的图书馆收集处。具体的职员分别称作兰台令史、东观校书郎中(校书郎)和秘书监。

  说起来,陈寿也自己打自己的脸,因为他自己就曾任蜀汉王朝的【东观秘书郎】。《华阳国志》: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更不用说除他之外,蜀汉尚有卻正、王崇、司马胜之这三人曾历任此职,且颇有著述。

  

  【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此语破绽百出。刘知几《史通》就曾载卻正「广求益都书籍,斯则典校无阙,属辞有所矣」,《华阳国志》载王崇「著《蜀书》及诗赋之属十篇 , 其书与陈寿颇不同 」。《华阳国志》称王崇「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既云鸠合,那材料必然不会少,且没有把蜀书排除在外,那蜀书材料自然也不应该稀缺。

  要真是蜀中史料稀缺至此,凭陈寿一人又何谈完成这洋洋洒洒的十五卷蜀书?很显然,是不可能的。

  

  究其原因,还是从陈寿身上来看问题,大体上有几种不同意见,那就是陈寿比较仇恨蜀汉王朝,故意为之。毕竟陈寿在蜀汉不得志,《晋书》卷82《陈寿传》载: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蜀汉末年,诸葛瞻素来“轻寿”,几乎仕途无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陈寿在当时的环境之中,没有办法良好的编撰《三国志》,面对无感甚至厌恶的事物有选择地筛选并不罕见,更何况已经是西晋臣子的他,还是要避讳的。

  

  比如吴懿,在《三国志》里找不着吴懿,因为他要避讳司马懿,改名为“吴壹”。蜀汉王朝的大将,却因为避讳死人,无奈改名留世,突显默默无闻,感到悲哀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