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教育部暂不支持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建分校,豫沪高校合作加强

教育部暂不支持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建分校,豫沪高校合作加强
2020年10月27日 08:30 新浪网 作者 雨是天空的泪雨是

  河南教育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高考人数占全国十分之一,而高水平大学不足是河南长期面临的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引进高水平大学办学成为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呼声。

  10月15日,教育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221号建议的答复》,再次声明,暂不支持关于引导京沪等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学院等实体机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签署教育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于河南省教育厅)

  在此背景下。10月17日上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在郑州举行沪豫教育合作签约仪式,将全面加强沪豫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合作,促进沪豫两地教育事业共同发展,其中包括豫沪双方各遴选10所本科高校结对开展交流合作。

  高校异地办分校被禁止,加强结对合作能否成就河南高等教育的突围之路?

  高校数量全国第四却只有两所“双一流”,专家长期呼吁引入名校

  2020年的国庆节,陈松来到郑州探望大学同学王琦。王琦在河南一所高校任教,两人的话题自然聊到大学。

  “河南那么多人,一所’985’都没有吗?”得知河南没有985工程高校,陈松十分吃惊。陈松所在的湖南,有四所“双一流”大学,其中三所为“985”工程高校。而他们上大学所在的湖北武汉市,有七所“双一流”大学,其中两所为“985”高校。

  如陈松所言,河南“双一流”高校有两所,分别是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其中郑州大学属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河南大学属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郑州大学属于211工程高校,但没有985工程高校。而2020年“双一流”高校北京有34所,江苏15所,上海市14所,四川8所,陕西8所,湖北7所。

  实际上,河南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据教育部网站,截止2020年6月河南共151所高校,其中本科高校57所,专科高校94所。

  缺少高水平大学,一直是河南人的痛。长期以来,引进名校建分校也是人大代表的呼声。

  2015年全国“两会”之际,恰逢北京部分高校外迁,一些代表强烈呼吁部分落户河南,此后,教育界不少专家持续发声。2017年起,部分河南媒体开始发布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河南省政府共同在河南省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分院的消息,引发强烈关注。不过,这些都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消息。

  2020年河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南正与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的高校进行对接,争取其能在河南设立研究院或分校。

  教育部再发声明,暂不支持关于引导京沪等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

  引入名校办分校,是国内地区弥补高等资源不足的常见模式。一些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早年就开始斥资引进国内外名校开设分校。以深圳为例,目前已经有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暨南大学深圳校区等。

  在发展的过程中,异地办学也出现了一定问题,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2019年,教育部在官网回复了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加强全国高校布局顶层设计的提案》。其中对于高校扩张中出现的异地办学问题,表示历来不赞成高校举办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

  教育部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不宜盲目扩大规模。其中指出,由于异地校区在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经费保障、办学质量和水平、校园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历来不赞成高校举办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

  

  如果说此前的回复针对全国,且用了“原则上”等有余地的词汇,2020年10月15日,教育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221号建议的答复》则基本向河南宣告:此路不通。该答复声明,暂不支持关于引导京沪等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学院等实体机构。

  豫沪再签约深化教育合作,10组本科高校结对合作

  名校在豫办分校几乎无可能,但河南在高教方面,似乎找到了其他“突围”路径。10月17日上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在郑州举行沪豫教育合作签约仪式。在此前合作基础上,再增加上海大学与河南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与信阳师范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中原工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7对合作本科院校,共10组结对本科高校开展合作。

  其中,将支持驻沪高校调整优化跨省招生计划结构,扩大投放河南本科层次常规招生计划规模,在普通计划、专项计划和强基计划等方面给予河南更大支持;鼓励河南高校积极投放上海本科招生计划,加大招生计划合作交流力度;适度增加上海高职院校投放河南招生计划,创造条件招收更多河南考生。

  据悉,沪豫结对本科高校,主要围绕学科专业共建、人才培养交流、建立科研协同机制方面开展合作。这与10月15日教育部在答复中“河南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提升区域内高校办学总体实力”的建议也达成一致。

  豫沪合作已多年,教育方面效果初显

  豫沪在政府层面的合作,从2015年就开始了。河南省政府网站显示,2015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豫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两地全方位合作。2017年5月,上海市教委与河南省教育厅签订《豫沪教育合作协议》。2018年1月2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洛阳理工学院合作协议签署。

  从洛阳理工学院宣传片《洛阳理工学院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纪实》来看,两校签约第一年里,就在师资管理和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开展了合作。其中,包括洛阳理工学院教师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考察学习、二级教学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并在相同或相近专业开展合作。

  “我在工创学院学习了一些教育改革中较新的措施,比如三创教育、通识教育、书院加学院的教育模式。参加了电工电子实训的教学活动。”洛阳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教师徐晓辉说。该校教育处实验室管理科负责人谢杰表示,学习回来后,借鉴应用了校企合作课程、校企合作实验项目建设、教学的二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洛阳理工学院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

  2018年12月,沪豫教育合作高校再度签约。上海理工大学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洛阳理工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八所高校,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而2020年10月17日的合作协议来中,豫沪在高教方面合作更加深入,涉及高招、高考改革、沪豫本科高校结对共建等。

  教育部:将加大省部合建力度,支持郑州大学发展

  河南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面临的问题,是中西部多数省份的一个缩影。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221号建议的答复》中,教育部称将继续通过合建共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高水平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指导,精准对口支援学科建设。

  2000年以后,政府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投入了大量政策。根据《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政策演进及政策工具分析》(作者王雅婷),这些政策主要分为四类:2001 年 6 月起实施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2004年起“省部共建”高校、2010 年 7 月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8年起部省合建”高校。其中,第一所定位省部共建大学就是2004年教育部与河南省重点共建郑州大学。

  在日前教育部的《答复》中,进一步明确将加大部省合建力度,支持郑州大学发展,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中央财政将按照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充分考虑代表所提建议,结合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实际困难,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继续倾斜支持中西部教育发展。

  建议:让外部“输血”促进自身“造血”

  “外部’输血’是否成功,关键看能否促进自身’造血’。”对此,一位河南高校教师认为,无论是省部共建,还是结对合作,都需要科学、及时的进行效果评估。“教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每个阶段性任务完成时,都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为后续的调整、创新提供参考。”他说。

  纵观比中西部教育振兴政策早一些的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正是因激发内生动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对口支援激发西部高校内生动力的实践机制分析》(作者付娟、蔡文伯)中,作者认为对口支援政策是激发西部高校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对口支援政策执行的实践效果,我们认为对口支援激发了西部高校内生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 力,进而激发了其内生动力。”作者认为,这种支援还应该从增加对口支援工作经费投入、培养学科领军人才、构建独特的校园文化、促进优良的师 德师风建设、提升信息匹配和利用能力、引进国外高校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