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式挫折教育: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教育,最后也会毁了孩子

中国式挫折教育: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教育,最后也会毁了孩子
2019年12月04日 19:27 新浪网 作者 锦鲤妈咪育儿

  当爹妈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想着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同时也想把孩子保护的好好,生怕被风吹雨淋。

  “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话一点儿不假,可事实往往不遂人愿,孩子稍大一些之后,一些不起眼的挫折就会让孩子被击个粉碎。

  中国式挫折教育: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教育,最后也会毁了孩子

  前两天网上看到这一则消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学校跳楼了,原因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孩子没写完作业,被老师当众批评,然后打了手板,孩子受不了了,就跳楼了。

  网友对此评论都说到了学校的体罚做法欠缺考虑,不少人也提到了另一点,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简直太差了,一点儿挫折都承受不了。

  类似的新闻近年来我们时有耳闻,甚至我自己也经历过。

  那还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高中隔壁班的同学,因为我们班一女生是闺蜜,我们因此也算有一面之缘。

  记得那年我大三,元旦放假的前一周,我俩还在QQ上聊天,她说她要主持元旦晚会,还给我发了一张仙气十足的定妆照。

  没想到这次聊天成了永别,元旦前夕,我在QQ空间看到了另一个同学发的吊唁消息,配图赫然是一周前和我聊天的同学。之后打探才知道,这个同学因为感情问题跳楼了。

  后来我们在聊起的时候免不了唏嘘,这个女生家境殷实,从小被家里像公主一样宠爱,本身长得也漂亮,成绩又好,几乎在哪都是焦点,而她离世的时候才22岁,只是一时想不开。

  现在想来,同学最后选择多半和从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有关,太多的溺爱到最后反倒害了她。

  孩子从小就应该接受挫折教育,这个观点恐怕没人会反驳,很多家长如今也认识到“现在孩子不吃苦,长大后社会会让孩子更吃苦”这个道理。因此,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不过问题也出在这里,很多家长和溺爱孩子一样,再给予孩子挫折教育这件事上显然也过头了——他们觉得孩子要一只吃苦才能出人头地,于是,很多挫折教育明显的过头了。

  “中国式挫折教育”——不仅要“挫折”还得“打击”

  很多中国家长显然对挫折教育产生了误解。在他们眼里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不如意。

  因此家长们便一味地让孩子吃苦、遭受打击,同时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感到受挫,感到被打击,教育?算了吧,这里哪有教育什么事。

  综艺《少年说》里面就有个明显的例子,初一女孩袁景颐被妈妈的打击教育,母亲从来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看不到孩子的进步,甚至上了节目也依然在打击女儿。

  中国式挫折教育: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教育,最后也会毁了孩子

  或许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显然用错了方式,这种一味地打击只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和痛苦。

  常春藤女博士跳楼自杀的事件正是过度挫折教育造成悲剧的最直接的体现。

  很多家长都觉得他们认为的挫折教育是为了孩子好,甚至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思维怪圈——只要我一直对孩子不满意,孩子就能继续无止境的进步。

  真是有够愚蠢的。

  家长这样的做法只会击垮孩子,让孩子变得懦弱、自卑。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关于挫折教育的问题,下面有一个匿名用户的回答,他说自己从小就到大就没被父母夸奖过,做什么都永远会被批评。

  母亲却觉得这些打击和挫折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优秀,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有着被人羡慕的生活和能力,却总是自信不起来,自卑胆怯甚至懦弱。

  中国式挫折教育: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教育,最后也会毁了孩子

  挫折教育,重点不是挫折,而是教育

  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很多家长都搞错了方向,本末倒置。

  挫折教育是要教孩子如果面对挫折,抗住挫折,而不是用挫折去打压孩子,让孩子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前几天刷手机,看到一则视频挺有意思。

  一个小女孩向父亲哭诉,让爸爸改掉他那些“让她不开心的缺点”,然而爸爸的回答却是一脸严肃,“不行啊,我可不想让你像温室的花朵一样被精心照顾,否则一遇到风雨就完蛋了。”

  这个父亲的想法当然没错,出发点也是正确的,只是不知道后面父亲会不会意识到不能让孩子一味地经历风雨而不给予保护。

  不然这和溺爱孩子没啥区别,只是从一个极端奔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来说依然是不利的。

  花朵需要经历风吹日晒,但也同样需要雨露滋养,人也是一样,经历挫折会提升抗压能力,但一直的挫折、打击只会让人变得自卑。

  中国式挫折教育:与溺爱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教育,最后也会毁了孩子

  挫折教育的意义,是为了让孩子提升抗挫折、抗压的能力,而不是为了用挫折毁了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