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2020年08月04日 12:44 新浪网 作者 困兽诗云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历史上的包拯,是一个清官, 以不畏权贵著称,他有一个称呼叫“包青天”,是后世百姓对清官包拯的褒扬之称,表达了人们对于包拯铁面无私、英明决断、不畏权贵的崇高品质的尊崇。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包拯一生忠义,哪怕是素味蒙面的寡妇有难,他也会全力相助,为其讨回一个公道。为何公孙策有难之时,他却一定要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呢?

  落第秀才

  公孙策能为包拯出谋划策,说明他的智慧很高,但是他的身份却是一个落第秀才,并无功名在身,跟在包拯身边,主要是为了报答包拯的知遇之恩,相当于包拯自己出钱雇的一个门客。

  公孙策与包拯的关系并不非主仆,更像是好兄弟,公孙策对包拯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包拯得力干将,与展昭堪称一起一文一武,成为包拯的左膀右臂。

  包拯要杀公孙策这件事情,还要从一次南巡开始。当时发生了一起恶性的贪腐事件,牵连甚广,皇帝震怒,派包拯亲自南巡,彻查此案,因为此案牵连甚广,皇帝特意下口谕赐下御札三道(空白圣旨),帮助包拯威慑各位贪官和皇亲国戚。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公孙策知道此事后,认为此案牵连甚广,御札三道根本不够用,因为皇帝下的是口谕,所以公孙策将“御札三道”改为“御铡三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这样一来,便巧妙的获得了由皇帝许诺的生杀大权。

  人算不如天算

  在南巡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公孙策措手不及,差点死在自己发明的铡刀之下。

  当包拯一行人来到太湖时,发现一具尸体。经过查明,这是一起凶杀案,凶手是一名外号“混江龙”的男子以及他的养女孟如意。

  问题就出在这个孟如意身上,在查案过程不断深入,孟如意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最终,凭借她戴着的信物手镯,公孙策可以确定,这位“孟如意”其实就是他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父女团聚本是天大的喜事,但是孟如意犯的是死罪,他们马上就要天人永隔,公孙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决定“以命抵命”,不惜以自己一生的名誉作为代价,放走了亲生女儿,自己则主动去找包拯认罪伏法。

  包拯知道后大怒,以包庇罪、知法犯法等罪名将公孙策定罪,择日问斩。公孙策的女儿听说后赶了回来,他不愿意自己的父亲为自己而死。然而,公孙策罪名已经成立,孟如意赶回来也无济于事,包拯执意要斩公孙策。

  好在展昭在行刑之前,快马飞奔,去皇帝那里求来赦罪圣旨,这才在千钧一发之际,堪堪救下公孙策一条性命。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包拯为何执意要杀公孙策

  包拯执意杀公孙策的原因很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寻找答案。

  第一、包拯刚正不阿

  包拯在历史上的记载,就是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著称。包拯“立朝刚毅”,执法严明,且大公无私,在他的弹劾之下,不知道多少权贵,乃至皇亲国戚都纷纷落马,更别提多少罪犯在他面前获得应有的惩罚。

  皇亲国戚尚且不能网开一面,公孙策自然也无法在包拯这里得到特殊照顾,包拯执意要斩公孙策,只是按照律法铁面无私执行,这符合他的人物性格。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第二、包拯不愿意为公孙策折损名声

  包拯正直没错,不畏权贵也是事实。但是有一点公孙策与其他人不同,公孙策与他朝夕相处,为他鞍前马后的出过不少力,而且与他有兄弟一样的情感。

  可能有人认为,包拯大公无私没有错,公孙策知法犯法罪有应得,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这件事情包拯与公孙策交换位置,要死的是包拯,公孙策会不会用“身败名裂”的代价去为他求得一线生机?从公孙策的一些举动来看,我相信他会。不仅公孙策会,展昭也会,甚至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都会。

  包拯不会,因为他的为人正直公义,他不愿意因为任何人做违背内心的事情,更不愿意为任何人,做出自毁名节的事情,因为他的名声得来不易,经历了多少次生死,踩着多少位皇亲国戚才得到今天的名声啊。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就在包拯要大义灭亲的时候,展昭看不过去了,飞身上马,直奔皇宫,为公孙策求得一份“救命符”,将公孙策救了下来。展昭是江湖人士,他讲的是“义”字,公孙策是他的朋友,他愿意为他两肋插刀。这就是情谊,公孙策不顾一切,宁愿自毁名声也要救女儿,这也是情,是亲情流露。包拯没有情,他的心里只有法,所以他是个好官,但不是一个“好兄弟”。

  第三、包拯的内心其实一直有等级观念

  包拯给大家的印象,或许是一个“天子与庶民同罪”的无等级人士,在他眼中只有违法和不违法的两种人,其实这种印象并不是包拯真实的写照,在包拯的心中,等级的观念从未消失。

  包拯不畏权贵、大义灭亲,都是忠于皇权的一种表现,如果没有皇权的支持,“不畏权贵”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包拯对等级的敬畏其实很强,他维护的是皇权利益。

  这种对不同等级的区别对待,其实在三口铡刀上就能够看出来,龙头铡的对象是皇亲国戚,虎头铡的对象是贪官污吏,狗头铡是地痞无赖。我们换一个说法试试,龙头铡的对象是皇室宗亲,虎头铡的对象是官员,狗头铡的对象是白身。

  包拯一生正直忠义,为何执意要斩公孙策?看看展昭当时做了什么

  如果真的是“天子与庶民同罪”,为什么又有这种“龙虎狗”之分呢?也正因为等级观念,包拯不愿意犯上,更不愿意为了一个白身的公孙策冒犯皇权,给满朝文武官员落下口实。如果公孙策是位王爷,他会不请示皇帝就直接斩吗?肯定不会。

  第四、包拯有智慧

  这或许是一种最美好的可能,包拯执意要斩公孙策,这样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同时展昭前去御前请旨他也不阻拦,最后圆满结局,他保住名声,公孙策保住性命,展昭侠义之名不失,而这一切都在包拯的控制之内。

  综上,包拯要斩公孙策,其实讲求的是一个“法”字,维护皇权也是他职责所在,他不违背自己一生恪守的信条也无可厚非。但是公孙策不顾一切救自己的女儿,也没有错。展昭大义凛然救下公孙策,这是他的江湖义气。

  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的选择并不相同,他们追求的都是维护正义,唯一不同的是,包拯重法,公孙策与展昭重义,包拯执意要斩公孙策,正是法与情的爱恨纠葛!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