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盱眙金兽与鎏金瑞兽铜砚:《法老·王—古埃及和汉代文明的故事》

盱眙金兽与鎏金瑞兽铜砚:《法老·王—古埃及和汉代文明的故事》
2020年11月23日 16:34 新浪网 作者 孤其一身雅绿

  盱眙金兽与鎏金瑞兽铜砚

  《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

  大汉金银陶俑篇

  佳展回顾

  回顾南京博物院壹陆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共有来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约150件套古埃及文物精品和来自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院、扬州博物院等单位的约150件套汉代诸侯王陵出土文物同室展出,通过对比的方式布展,让观众感受古埃及文明和汉帝国文明的文化碰撞。

  从西方到东方、从古埃及的王室贵族到汉帝国的诸侯王、从金字塔王陵到汉帝国诸侯王陵、从彩绘木棺到玉棺、从木乃伊到金缕玉衣、从宝石项链到玉佩、本次展览将汉帝国的文明与古埃及的文明进行对比展示,在丧葬制度、日常生活、政治军事、对待生灵的观念等方面,从东西方两大角度进行理解与阐释。

  此次展览将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放置在同一个空间展示,分为不朽、生活、权力、生灵4个单元,通过包括木乃伊在内的110件(套)古埃及文物和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140件(套)中国汉代文物,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文化认知。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2008年,南博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确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在展览交流、合作科研、人员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合作可能。

  西汉 金兽

  南京博物院藏 一级甲等文物

  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 重9100克 盱眙县南窑庄窖藏

  西汉金兽,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是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兽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钮,通体斑纹。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这只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

  东汉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长25厘米、宽14.8厘米、通高10.2厘米 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

  南京博物院藏

  徐州土山汉墓墓主为东汉某代彭城王。该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有银缕玉衣及玉、银、铜、漆器等精美随葬品100余件。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浑然一体为伏地神兽。首似龙形,双目呈三角形,睁目凝视,两眉突起,并饰双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齿,其下颌前伸,巧妙地构成贮水墨池。腹微鼓,扁平光滑的长方形石砚置身其中,石质为甘肃临洮石,上置圆形研石一块。尾卷曲藏腹下。背脊隆起,双翼凸显。背部中心设一桥钮,可系绳,便于提揭。出土时,砚堂上尚有墨痕,证明其为墓主生前实用砚,而非陈设品或明器。

  铜盒砚的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当时的吉祥神兽。秦汉以来,古人对蟾蜍颇为敬畏,认为是镇凶邪、助长生的吉祥物。《太平御览》引《关中记》就记载说:“蟾蜍头生角,得为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由于汉代求仙思想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企望成仙升天,故而给诸多祥瑞神兽添加上通天的双翅,这里的蟾蜍形盒砚亦不例外。

  银沐盘

  裂瓣纹银盘 汉代 江都王墓葬出土

  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