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2020年06月02日 12:18 新浪网 作者 哎呀妈呀翠风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课文,叫《小猴子下山》,这周,孩子预习到了这里。照例,先让孩子自己读。其实故事很简单,无非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故事。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孩子读完后,我问孩子:“你知道小猴子犯了什么错误吗?”

  “知道,这只小猴子太笨了。”我心中一喜,看来孩子的领悟能力不错,后面倒是省下我不少的功夫解释了。

  于是,我示意孩子继续说。

  “这只小猴子太笨了,既然西瓜已经丢了,再回去的时候,可以吃桃子啊。吃完桃子,还可以掰几个玉米,为什么一定要空着手回家呢?”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好像觉得孩子的理解力跑偏了,可是细细研读了课文,又觉得孩子说得有些道理。

  可能大家已经忘了《小猴子下山》的细节了。我给大家看看小猴子下山的脉络图。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文章的脉络很清楚,小猴子先掰玉米,再摘桃子,继而抱西瓜,然后是追兔子。最后只能无奈空着手回家。

  可是,文中有一句话交代得很清楚“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空着手回家去”,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往回走,就不存在再次错过的问题,为什么之前对小猴子有诱惑力的东西,明明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最后小猴子都放弃了呢?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哪怕小兔子跟丢了,掰几个玉米总可以吧?

  我突然意识到,有时候,我们过于强调寓意,而忽视了文章原本的逻辑了。

  其实,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金斧头银斧头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按规则选择的,意思是选择了这个就必须放弃之前的一个,而且没有后悔药吃,小猴子就不同了,没有人逼着小猴子必须放弃任何一件物品,也没有道理说,因为之前放弃了,原路返回就不可以再捡起来。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所以,这篇课文存在问题是肯定的了。其实,想要这个故事更完整,只需要改几句话就可以,比如改成小猴子下山去做客,而不用原路返回,道理自然就说得通了。

  于是,我给孩子布置了作业,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孩子这样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时候,吸取了教训,带了一个背包,先摘了几个玉米,又装了几个桃子,还吃了个西瓜,最后运气好,竟然抓到一只小兔子,然后,小猴子开开心心地回家了,真是满载而归啊!

  同样的,我和孩子,也是满载而归的一天。

  要说续编故事,好像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要求特别多,很多孩子甚至家长都非常头疼,那么,如何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呢?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这几点:

  一, 想象要合理。

  虽说是想象作文,但是同样要来源于生活,也要兼顾它的合理性及逻辑性。比如说,小猴子下山,可以追兔子,但不能让它去追一只大灰狼。

  二, 故事的延展性。

  既然是续编故事,那肯定是有一个行文的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之前的那个故事,人物架构和基本性格不能有太大的变化,要让读者觉得,虽然你这是一个新故事,但是主角还是那只小猴子。

  三, 结局要新颖。

  结局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悔过自新”,即避免了之前的错误,结局很完美。另一种就是“一错再错”,可以参考《狐狸和乌鸦》以及《新龟兔赛跑》,即虽然吸取了教训,但是环境变化了,最后还是继续品尝失败的滋味。

  四, 要有积极的寓意。

  这个寓意不用太深刻,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就可以。

小学生质疑课文《小猴子下山》,既然回家顺路为什么不把东西捡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