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宰相心生怜悯放走死囚,死囚发迹后,觉得无以报答,密谋杀掉恩人

宰相心生怜悯放走死囚,死囚发迹后,觉得无以报答,密谋杀掉恩人
2020年08月13日 22:37 新浪网 作者 YOU态度811

  《唐国史补》这本书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宰相李勉曾经在开封县担任县尉,掌管治安捕盗事宜。一日,李勉审理在押的死刑犯时,有一个囚犯向他申诉冤情,请求给他一条活路。李勉见他相貌轩昂,言辞恳切,动了恻隐之心,便悄悄将他释放了。

  后来,李勉遭人诬陷,被罢官,便到河北一带游历。一天偶遇当年放走的那个囚犯。囚犯看见恩人非常高兴,热情邀请李勉到家里去做客。囚犯此时已经发迹,家中十分富有,他命人置办了丰盛的酒宴来招待李勉,一连款待数日。

  

  囚犯想要报答恩人,就去跟自己的妻子商量。他对妻子说:“李勉对我有救命之恩,应该如何报答他呢?”

  妻子说:“送他一千匹丝绸如何?”

  囚犯说:“太少了,不够。”

  妻子说:“那送他两千匹丝绸如何?”

  囚犯说:“还是不够。”

  妻子说:“他的大恩我们无法报答,不如杀了他。”

  囚犯同意了。两人正在密谋如何杀掉李勉,正巧被囚犯家里的仆人给听见了。仆人觉得主人忘恩负义不是好人,又觉得李勉太可怜,于是悄悄把事情告诉了李勉。李勉连忙骑马逃走。走了一百多里,到了半夜,李勉累坏了,马也跑不动了。李勉就到一个旅店住下来。

  

  店主人看见他半夜来住店,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这里野兽很多,你怎么敢走夜路?李勉就把自己以前救下死囚,如今死囚要杀他的事情讲了出来。刚说完,房梁上有个人拿着刀跳下来,李勉吓了一跳。

  原来这个人就是囚犯夫妻派的刺客,让他去刺杀李勉的。但是这个刺客听了李勉一席话,知道了前因后果,就不再刺杀李勉,反而回去把囚犯夫妇给杀了,并把他俩的首级拿来献给了李勉。

  《唐国史补》李勉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故囚报李勉》。后来明代冯梦龙作《醒世恒言》,又把这个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扩充,题目叫做《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我的感觉是不寒而栗。虽然这个故事是好人终有好报,恶人终究被除掉的大团圆结局,但是故事中对人性的揭露,让人警醒,让人深思。

  本来,这个囚犯对李勉是心存感激的。正常人,别人救了你一命,你自然会心生感激。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之恩呢?

  但是,这个原本对恩人怀着感激之情的囚犯,是如何对恩人起了杀心的呢?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否具有普遍性?

  我认为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具有普遍性的。也就是说,囚犯对恩人起了杀心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有点不合逻辑,但是它背后却反映了人性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不单单只存在于故事中囚犯的身上,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这才是我对这个故事感到不寒而栗的原因。

  

  囚犯原本是要报答恩人的。他觉得恩人救了自己一命,恩重如山,一定要倾尽所有,肝脑涂地,好好报答。但是,怎么报答呢?给钱?给东西?妻子说给一千匹丝绸,他觉得不够,救命之恩啊,一千匹丝绸怎么够,太少了。妻子说那给两千匹丝绸行不行?他还是觉得太少了。

  是啊,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够跟生命相比呢?客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的价值能够跟生命对等。一千匹丝绸不够,两千匹丝绸不够,就是一万匹丝绸也不够哇!

  人家救的可是你的命啊!对呀!想到这里,囚犯感到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他想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因为我们的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恩图报。知恩图报是好人,忘恩负义是坏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概念。

  

  可是恩那么重,拿什么报答都不够报答,怎么办?囚犯此刻感到一种无法解除的压力。在这种无法解除的压力之下,在妻子说杀掉恩人的唆使下,他对曾经的救命恩人动了杀心。

  其实在囚犯在准备要报恩的这个过程中,这件事情的性质慢慢就发生了变化。昔日的恩人变成了债主,报恩变成了还债。囚犯发现这债怎么也还不完,自己总是欠李勉的。这种欠人恩情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内心是很煎熬的。为了摆脱这种煎熬,他决定杀掉恩人,也就是杀掉债主。

  李勉故事中囚犯杀死恩人这样的行为是比较极端的,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但是很多人会选择疏远“恩人”,或者跟“恩人”把关系闹僵、闹翻,以此摆脱自己内心的煎熬。

  

  我曾经在一个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恢复健康的公益组织做义工。有一天,来了一个患有慢性肾炎的同学小白。小白的这种肾炎是一种绝症,发展到后面就是尿毒症。当时他的状态很糟糕,全身剧痛,情绪很差,满身戾气。

  当时是我的搭档超哥跟小白同学一对一帮助他。小白很听超哥的话。超哥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每天超哥都会督促小白做养生功课,写反思日记,帮助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后来还教他给父母按摩,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慢慢地小白的身体开始恢复,情绪也开始变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白的身体出现了各种调整反应,全身疼痛加剧,尿血,去体检各项指标还升高了。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放弃,因为看不到任何正向反馈。但是,小白对超哥的信任让他坚持了下去。

  就这样,在超哥的鼓励和支持下,小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身体发生了质的飞跃。经过一年多的调养,他再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各项指标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医生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时所有的人都高兴坏了。我亲眼见证了这个过程。我看到超哥对小白那种不离不弃的关怀,我也看到了小白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觉得最珍贵的是小白对超哥的信任。

  那时候我就想,小白一定很感激超哥,一定会把超哥的恩情铭记一辈子。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很天真。

  很快,小白就淡出了我们这个组织。我可以理解,他现在恢复健康了,所以不需要我们了,他要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了。

  后来,他主动来找我聊过几次,交流一些内心的困惑。我当时感觉很奇怪,他为什么不去找超哥交流呢?他不是一直都很信任超哥吗?我跟他并不是特别熟悉啊。

  于是,我找到超哥,跟他汇报了一下小白的情况。超哥跟我说:“你多关心他。”我就纳闷了:“小白不是一直都是你带的吗,怎么要我多关心?”超哥说:“小白早就不理我了。”

  那个时候我一直没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当我读到李勉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

  

  对于小白来讲,超哥就是他的恩人,恩重如山,他也会有感激之情。但是这个恩人一直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感觉到有压力,因为你欠了他的情,但是你又没能力还,你会感觉很内疚。为了摆脱这种内疚,小白选择了疏远超哥。他从超哥的生命中退出,也让超哥从自己的生命中退出。这样,他再也看不见超哥,慢慢就会淡忘掉超哥,心里也不会有内疚的感觉了。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那么这段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说个很常见的例子。中国人很喜欢请客吃饭,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总会有人抢着买单。不像外国人,每次吃饭都AA制。但是,中国人抢着买单,并不是每次都是同一个人,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很有默契的,这回你抢,下回他抢,总之整体上来看,大家抢的次数都差不多,互不相欠,这就是一种平衡。

  如果有一个人从来不买单,刚开始大家都没发觉,但是时间久了,自然吃饭也不叫他了。就算叫他去,内心也是鄙视他的。因为他打破了彼此之间的平衡。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好像一架天平。天平的两端重量必须相等或者相近,不能差距太大,否则,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像一个跷跷板,只有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才能够把跷跷板玩起来。如果一个体重太轻另一个体重太重,那么跷跷板就玩不起来。

  所以,人跟人交往应该保持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既不要一味向别人索取,也不要一味对别人好得过头。平衡很重要。这也是老祖宗曾经讲过的中庸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