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少年的你》:优等生魏莱是如何成为施暴者的?

《少年的你》:优等生魏莱是如何成为施暴者的?
2020年01月17日 14:21 新浪网 作者 迷妹看电影752

  罗小朵朵 / 文

  看完《少年的你》,校园欺凌的题材让人心情沉重。今天想和你们聊聊施暴者魏莱。

  像魏莱这样成绩好到能上北大,家庭条件又好,长得也漂亮的女孩,真的会成为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吗?

  外表人畜无害,内心阴暗变态,电影中的魏莱让人不寒而栗。

  当胡小蝶不堪忍受欺凌跳楼自杀后,面对来问话的警察,她脱口而出:“胡小蝶死了不好么?她家里人闹一闹就能拿到个几十万,胡小蝶就算活着,以后工作多少年才能给家里挣这么多钱?”

  她带着一帮人围堵殴打陈念,剪掉她的头发,脱了她的衣服拍视频,如此种种在她嘴里不过是“玩过火了”。

  在陈念答应不会报警之后,她立刻嬉笑着说:“那我们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一个表面优秀的人,内心可以如此残忍卑劣吗?

  曾在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北师大女博士召集家人殴打同学》。

  起因是同一宿舍的两个女生发生了矛盾,一个女生家在北京,另一个女生是外地的北京的女生打电话叫来家人,冲到宿舍里殴打了外地女生。

  打完女生后,这些人竟又在楼下群殴被打女生的男朋友。

  帖子发出后,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说这还是博士吗,素质太差。

  还看过一则新闻:在美国,三名十几岁的男孩用高尔夫球杆打死了一个黑人男孩,并把尸体藏在汽车后备箱。

  三名男孩被逮捕后,警察调查中发现,他们全都是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全都已经申请到了美国的顶尖大学,一个斯坦福,两个耶鲁,可谓前途似锦。

  这些事件中的主角都是学霸,也都是施暴者,甚至行凶者。

  是的,学霸也会作恶,成绩和人品没有直接联系。

  成绩好,家境好,不代表拥有正常的三观,不代表不会成为欺负别人的坏人。

  在电影中,魏莱最后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失去了生命。

  她为什么会这么偏执?

  扮演者周也是这么说的:

  “魏莱缺少父母真心的关爱,她不敢不成为家长心中的完美小孩,甚至是在取悦他们。

  她没有可信赖的人,她孤独、矛盾、没有安全感,她把内心的慌张迷茫,通过错误的极端方式加害到别人身上,从而找到一点点所谓的存在感。

  原生家庭我们固然无权选择,但后天的成长才决定今后所走的路,可惜魏莱走上了歧途,她的未来是那么模糊。某种角度来说,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吧。”

  所以,魏莱不过是一个不良家庭教育的产物,是一个让人痛心的受害者。

  不良的家庭教育

  是校园暴力的主要根源

  调查显示,30%-40%学生的暴力行为是家庭问题引发。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容易养出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呢?

  忽视孩子情感,一切向钱看

  在上面提到的那则美国新闻中,三个行凶男孩的父母都是医生、律师这样有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但同时也是忙碌的职业人。

  他们可以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给他们最好的教育,但只有一点,他们没有时间陪孩子。

  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认为只要经济上满足孩子就可以了,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在这类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极易形成扭曲的金钱观。

  当魏莱怕欺凌事件闹大影响自己高考,于是跪着恳求陈念不要报警时,她是怎么说的?

  她说:“你收点钱吧,不然我不放心。”

  只看成绩,教育功利化

  有的父母只追求孩子的成绩好,他们认为成绩好就是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却忽视了孩子人格、教养、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

  电影中魏莱提到她的父亲,说父亲一年没有和她说话了。

  什么样的父亲会因为自己的女儿没有考好而一年不和她说话?

  在这样的父亲眼里,孩子只是一个给自己争面子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只要孩子考好了,进入了名校,无论她做什么,父母都不会真正关心。

  在这样的教育下,魏莱早就失去了爱的能力。

  毫无原则,过度溺爱

  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毫无管束,有求必应。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发脾气动手打大人,父母也不制止,也不告诉孩子攻击别人是不对的,反而认为小孩是闹着玩,很可爱。

  当孩子和别人有了矛盾,他们一味袒护,生怕自己孩子吃亏;如果孩子欺负了别人,他们就帮着孩子推卸责任。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变得骄纵任性、我行我素,在家里是大人宠爱的小暴君,学校里也要做同学中的小霸王。

  家庭暴力,棍棒教育

  还有的家庭,或者家长笃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对孩子专制蛮横,动辄拳脚相加;或者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甚至动武。

  这样家庭里出来的孩子,耳濡目染,不仅在心理上会渐渐认同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还会用暴力来宣泄长久在暴力环境下积累的压力。

  做好五点

  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可以占到75%以上。

  对他人的尊重和同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正是很多家庭教育中缺失的东西。

  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做到从这五点做起:

  首先,要和孩子多谈心、多交流。不要只问他的成绩,而要真正关心他的情绪,了解他的个性。

  其次,要注意言传身教。父母若是经常使用暴力或辱骂他人,孩子也会潜移默化被影响。

  第三,对孩子的管教要适度。太严,孩子毫无自由,会逆反;不管,孩子不知道规则和界限,会迷茫。

  第四,父母要注重家庭氛围和睦。心理研究表明,生活在和睦家庭的孩子,身心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五,家长要加强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我们不能再把教育局限在培养孩子的各种竞争技能上,我们需要一些更长久、更本质的关于人的教育,让孩子对他人有基本的尊重和爱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暴力。

  罗小朵朵

  壹父母特邀作者

  家庭摄影师、80后文艺女青年、前媒体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