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刻下跪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刻下跪
2021年09月17日 01:54 新浪网 作者 冷子墨灵槐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后人心中充满了传奇色彩,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喜欢以清朝。

  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为背景,史学界也有康雍乾盛世这一说,由康熙帝开始,到乾隆帝结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而这个盛世的开创者,康熙皇帝,他的一生也非常传奇。曾经,有一次康熙到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结果大臣用了一招,化解了尴尬。

  

  

勤奋好学的少年帝王

  康熙作为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的第四位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是清朝主导中国后的第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

  他登基时年岁尚小,难以服众,对于治理国家大事的方针政策也懵懵懂懂。

  但他聪明好学,八岁时便学习《学记》《中庸》《训诂学》等儒家经典,并将每日所读的书都背下来,从不肯懈怠自己。

  他十七八岁时还因读书过劳,直至咳血也不肯罢休,据史书记载,康熙帝“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

  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少年帝王,也不免活在刻板印象中。在当时的汉人眼里,满族人都是一群野蛮无理的人,就算是统治者,也只不过是一个蛮人而已。

  

  这样的想法十分不利于民族和谐稳定,也不利于清朝的统治,为此康熙帝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百姓心中的问题。

  康熙帝为了推进满汉两族的亲密感,缩小不同民族产生的差异感,使国家更快速地走向统一。他不仅自己学习儒家文化,还大力推崇儒学,将儒学再次推上一个崇高的地位。

  虽然推崇儒学是一个好办法,但效果甚微,康熙帝不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后来他发现,原来是因为平民百姓远离皇宫,他们并不知道统治者是真的崇尚儒学。

  百姓还认为,满清只是将儒学文化视为拉拢汉人的一种方法,才会造成这种心生怀疑的局面。

  不过,这个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在之后的一次巡游中被彻底解决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康熙帝决定祭拜孔庙

  那一年康熙出门巡访时,巡游到山东曲阜,这里作为孔子的故乡,自然供奉着孔子庙,康熙帝当时就决定要去祭拜孔子。

  这个消息一出,引起了当地书生的轰动。要知道,清朝时制度等级森严,帝王拥有绝对的威严,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但祭拜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礼,康熙帝作为一国之君真的可以为之屈膝吗?这个问题萦绕在各个学子心中,但好在很快就能得到答案了。

  康熙祭拜孔子庙那天,庙前挤得人山人海,康熙带领着众位大臣面对孔子的雕像行三叩九拜大礼。

  这个行为使得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敬佩,康熙帝仿佛在告诉百姓:“我们满族人并不是蛮夷,清朝也并不是一个蛮横的朝代。

  

  我们和汉族人一样尊敬孔子,学习儒家文化,崇尚仁义礼智信,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开创出一个盛世出来。”

  祭拜完孔子庙后,来到了孔子的墓碑前,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康熙会继续行叩拜大礼时,但康熙却不动了。

  众人不解,这是为什么呢?尽管大家都有这个疑问,但没有人敢问出来,毕竟伴君如伴虎,皇上的心思猜不得。

  就在大家凝神聚气不知所措之时,一位大臣看出了缘由,他以天气炎热为原因,请康熙帝去一旁的亭子里歇息一会。

  用些茶点之后,再来祭拜,康熙点头同意。大家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仅一壶茶水的时间,那位大臣便请示康熙帝说可以去祭拜了,康熙来到孔子墓碑前,果然立马行了叩拜大礼。

  祭拜之礼顺利地结束了,康熙也借此机会向百姓们展示了他对孔子的尊敬,收拢了人心,但茶水前和茶水后,为何皇帝的反应差距如此之大呢?

  难道是那壶水有什么魔力不成?这个问题萦绕在大家心中,于是其余的大臣便找到了当时请皇上去稍作歇息的那位大臣,一探究竟。

  孔子墓前康熙帝为何迟迟不跪?大臣只做了一件事

  其实,整件事只有一字之差,就是孔子墓碑上的刻字。皇上在叩拜之前,孔子的墓碑上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

  天子乃九五之尊,是真龙传人,自然是大清唯一的王,又怎么能对着另一个称王的人进行跪拜呢?

  

  于是这位大臣便命人遮盖住了下面的“王”字,这样康熙帝看不到墓碑上的“王”字,自然就行礼了。

  众人知晓原因之后,对这位大臣发出了赞叹,纷纷说道:“旁人没有注意到的事,你却注意到了,今后你一定会有所建树,有所作为的”。

  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这位极会察言观色的臣子,就是陈廷敬,在康熙时期,他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

  他曾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他于康熙五十一年因病去世之后,康熙帝亲自做挽诗以哀悼,并赐谥号为“文贞”。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各地在修建孔子庙时,工匠们会特意将其中的“王”字拉得极长。

  

  从表面来看绝对看不出这是一个“王”字,反而像是一个“干”字。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从陈廷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陈廷敬自顺治帝时就入朝为官,一直到康熙帝时期都极受重用,除了他很有实力之外,人情世故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他能够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上司”的性格,揣摩“上司”的想法。

  在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尽量去做那个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出或制造问题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职场中走得更长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