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轻骑兵能压过重骑兵成为主流,为何二战的轻型坦克不如重型坦克?

轻骑兵能压过重骑兵成为主流,为何二战的轻型坦克不如重型坦克?
2021年04月19日 14:41 新浪网 作者 兵器世界109

  有粉丝私信问我,为什么古代的轻骑兵能主宰战场,而在近代化的战争中,轻型坦克却无法成为战场主流!比如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是以轻骑兵为主,重骑兵反倒没有那么重要的地位,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这个很好解释,首先,二战战场上轻型坦克就是主流,盟军的重型坦克很少,苏军、美军、英军就是依靠大量轻型坦克取得胜利的,而德军闪电战神话也是二号、三号轻型坦克创造的,只是战争后期的德军处于守势,重型坦克才被重视起来。

  (势如破竹的闪电战是轻型坦克撑起来的)

  军迷们把骑兵和装甲兵联系到一起有一定合理性,比如二战德军的很多装甲部队都是由骑兵更换装备后诞生的,比如第24装甲师,该师原本是骑兵单位,随着战局需要被改编成装甲师,最后伴随第6集团军覆灭在斯大林格勒战场;此外,德军的第1装甲师是由第3骑兵师改组而来。所以很多军迷都自然而然地把骑兵与装甲兵做对比。

  这种对比并不算合理,二战时期的骑兵可以轻易转变成装甲师,是因为骑兵在一战前后都是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精华,也就是说士兵素质较高,具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并不是说骑兵和装甲兵有共性。

  古代的骑兵确实是战场上的重要力量,但却不是大家口中的主宰。骑兵真正想发挥作用离不开步兵的配合,骑兵的优势体现在骑射和战场机动上,一直以来有很多学者研究古代骑兵的作战技巧,电视剧《大秦赋》中赵国骑兵与秦国步兵的精彩对决很具有代表性,赵国骑兵利用手中的弓箭和胯下的战马,远距离消耗秦军军阵,箭镞可以射杀盔甲质量一般的步兵,马刀和战马也能冲撞砍杀步兵,可远可近、可进可退,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但是当秦军的大队人马赶到时,赵国骑兵只能灰溜溜地撤军,因为它们的人数实在不占优势,数量就是骑兵的最大软肋,不管是轻骑兵还是重骑兵,花费的军资都远在步兵之上,宋朝为了节省军事开支大规模裁撤骑兵就是最好的说明。面对多兵种协同作战,骑兵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要想击败对方是离不开步兵配合的,比较例外的是蒙古骑兵,数量优势是其战无不胜的关键之一。

  为了降低骑兵部队的成本,轻骑兵就是很好的选择,兵源和战马都不必太强壮,也不必耗费过多的财富打造重装盔甲,轻骑兵具备了大量生成的可能性,铺天盖地的轻骑兵肯定比少得可怜的重装骑兵更能左右战局,因此成了战场主流。

  同样的道理,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之外,轻型坦克的造价是远远低于重型坦克的,这就让它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可能。

  比如苏联的T-34(32)、T-26、BT-7(13.9),还有美国的谢尔曼(33.65吨)和斯图亚特(12.5、英国的十字军(20)和瓦伦丁等等,这些坦克的总重量最多30几吨,很多都在20吨左右,这么轻的质量决定它们都很便宜,远比德军那些比较重的战车更容易大量制造。

  (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适用范围更广泛)

  德军的虎式坦克拥有56吨的体量,黑豹坦克也有45吨以上的,这么重的车体可不仅仅是消耗更多钢材那么简单,它们的零件质量、数量、加工难度等都有很高要求,这就严格限制了生产速度,注定不可能大批量出现在战场上,两者的产量之和也不到9000辆,与盟军10几万辆的坦克产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其实,即便是德军也是以轻型坦克为主,比如三号坦克生产了超过6000辆、四号坦克生产了8800多辆(最重不到26吨,绝对是轻型坦克了),它们才是主流武器,盟军官兵很少见到虎式、豹式。

  轻型坦克的产量如此之高,当然可以被看作是战场上的主流装备。当然,重型坦克在二战战场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虎式、斯大林-2、潘兴等起到了打破战局的作用,但从来没有哪一款重型坦克能改变战局,装备虎式、豹式的德军未能改变库尔斯克坦克会战的结局,装备KV-1和KV-2的苏军也没能挡住巴巴罗萨的强攻,这都是重型坦克不是战场主流的有力证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