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30多国家欲用"负利率"政策转嫁危机

30多国家欲用"负利率"政策转嫁危机
2019年12月04日 17:30 新浪网 作者 资管司南

  

30多国家欲用"负利率"政策转嫁危机

  内容摘要

  让央行或者让货币政策成为经济增长的马达,而不是让科技革命、创新成为发动机,像极一场滑稽的“闹剧”。

  世界各国,在面对国内经济趋缓下滑时,纷纷开启负利率时代。以邻为壑转嫁危机,长此以往的话,无疑是将全球各经济体推向一个危险的边缘。

  正是看到负利率带来的风险,中国的货币政策基于当前情况,选择做好自己的事情。

  正如12月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求是》上撰文所言:

  

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更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对于滑向零利率的世界而言,易纲表示我们不搞竞争性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也不会像世界其它国家那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现在,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01

  中国货币政策,不随大流

  

30多国家欲用"负利率"政策转嫁危机

  

截图来源:Pexels.com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经济的下滑,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央行选择降息,甚至有些国家到了负利率的极限程度。而我国,则是少有的并未采取降息的国家。(目前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做这样的货币政策手段,请继续看下文,会进一步分析。)

  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方向正如易纲行长在《求是》上发表的7000字文章表述的那样:

  1、坚守币值稳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不仅关系到经济的运转,更加切实的关系到我们老百姓的钱袋子;

  2、不搞竞争性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以邻为壑(为什么说这种全球降息模式是以邻为壑,下面会重点讲到。);

  3、三是货币政策不能单打独斗,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几家抬”形成合力。这一点儿重要的就是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而就在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强调,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另外当时的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这意味着,短期政策仍将保持定力,逆周期调节更多地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精准滴灌。这一政策应对思路,与易纲行长近日的表态也相一致。

  02

  病态的货币政策,存款倒贴

  

30多国家欲用"负利率"政策转嫁危机

  

截图来源:摄图网

  大家感受最深切的是在今年,全球开启了降息潮。自2019年以来,全球央行合计降息30次,甚至像德国、日本等已经走进负利率时代,涉及到的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的30%。

  众所周知,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都面临着通缩、高失业率的压力,经济增长的动能严重不足。为了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主要的经济体开始施行负利率政策,全球负利率时代到来。

  负利率时代,体现在三点上:

  1、政府政策利率,也就是央行货币政策

  从2012年欧债危机期间,丹麦央行将其政策利率下调至-0.2%开始,负利率开始在发达经济体中屡见不鲜。今年,已经有30多个国家开启降息模式。

  2、市场负利率,最典型的就是负利率债券

  负利率债券自从2014年之后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截止到目前为止,负利率债券规模达13.4万亿美元。

  从国家来看,日本、法国、德国是负利率债券最多的国家。根据2019年8月底的数据,这三个国家的负利率债券规模分别为7.3万亿、2.3万亿和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3.1%、13.6%和12.4%。

  3、存贷款的负利率

  存款不仅不给利息,反而要交管理费了,贷款银行还要倒贴,这对我国大众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国是世界上最爱存款的国家,大家把钱存银行就是为了赚点儿利息,结果世界上已经有国家开始向存钱的人收手续费了。而另一方面,向银行贷款,银行不仅不收利息反而倒贴,贷一万还九千,这样赔本的买卖竟然有银行在执行。

  2019年8月6日,瑞士第一大银行瑞士银行(UBS)宣布将对50万欧元以上的个人存款自11月开始征收0.6%的年费。2019年8月24日丹麦发放了全球首笔负利率贷款。当日丹麦日德兰银行在其官网宣布,开始向贷款人提供年利率为负0.5%的十年期贴息购房贷款,这是全球首例负利率贷款。也就是说,银行借你一万丹麦克朗,你只要还9950丹麦克朗。标志着贷款负利率的出现。

  03

  以邻为壑,全球陷入“货币战争”陷阱

  

30多国家欲用"负利率"政策转嫁危机

  

截图来源:摄图网

  出现以上病态货币政策现象,是因为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各国央行开启了降息模式,以转嫁危机来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但是长期的降息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弱,而利率的空间却被各国发挥到了极致,于是负利率一时间成为了常态,也成为了“病态”。

  10年前各国央行开始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推动利率降至创纪录低点,同时财政政策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制约,这使得它们在下一轮衰退来临时几乎别无选择,只能暗中利用利率来针对货币做文章。从量化宽松走到这一步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目的就只有一个,推动本国货币贬值。

  欧元的贬值就会改善外部的条件,以此来缓和欧元区内部经济的疲软、对抗通缩。但是此局面一开,欧元的贬值就意味着其它国家经济体面临着升值的压力,这样“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产生了,其它国家便纷纷选择货币贬值。虽然说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越来越成为一个经济体,但是这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货币政策,使之前和谐的世界经济关系不复存在。

  目前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总结一句话就是:行人自扫门前雪,岂管他人瓦上霜。

  而对于美国而言,美联储是不希望走进负利率的货币战争地步。因为就美国当前的经济和消费者韧性而言,并未到大幅降息刺激经济的程度。

  可美联储的慢动作之下,对应的结果是他国的货币贬值,作为处在世界核心地位的美元却进一步走高。而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占美国便宜”,特朗普通过人事威胁、行政干预等多次强迫美联储年内再降息100个基点,美联储7位理事中有5位由特朗普任命,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无法保证,美联储货币政策被迫按贸易摩擦的指挥棒转。

  可是特朗普不知道,造成今年全球30多国家不得不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挑起的贸易摩擦,导致各国面临着进一步经济发展的压力而被迫降息。

  而另一方面,从08年到现在,各国经济体走进了降息、负利率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货币工具已经发挥到极大限度。模式就是降息、刺激消费贷款,再降息、刺激消费和贷款。但是在上一轮科技浪潮走进尾声,新的经济动能还在孕育的情况下,社会生产效益已经不是货币政策能够刺激奏效的了。

  这就跟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首席执行官约翰·威廉姆斯所说的那样:美国、欧洲其他地方的生产率增长都明显放缓。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测量上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实际问题。生产率增长缓慢,至少对美国来说,更像是趋势性的放缓。

  美国在二战后经历了生产率的大幅增长,本世纪初又经历了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正如Bob Gordon所说过的那样,当我们没有大的突破时,生产率的增长往往只能是1%到1.5%。而我们似乎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

  事实上,全球企业的投资率都在下降,如美国企业投资率下降三分之一以上。从供给方面看,全球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问题严重,而老龄化群体需求不足,储蓄率高,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同时全球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全球的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2019年6月以来屡创新高,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历史峰值。当前,全球范围内政策不确定性都大幅增加,包括英国脱欧、意大利财政风波、特朗普弹劾、美国2020大选、中东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以中美为代表的全球经贸摩擦风险上升时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相应增加对长期国债等避险资产的配置,导致日、法、德等国家长期国债收益率由正转负。

  如此一来,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的负利率,却正在将各个经济体拖向一个无尽的深渊。

  而近日瑞士银行家协会也发布了负利率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后果:

  瑞士实行负利率已将近5年。对瑞士经济而言,负利率已不再能满足瑞士经济当前需要,其使命已结束;瑞士经济已从“瑞士法郎冲击”(2015年初瑞士法郎对欧元汇率暴涨40%,给瑞士出口造成损害)中复苏,瑞郎目前币值稳定;瑞士央行需对负利率政策予以及时调整。

  虽然负利率对经济短期的刺激已经结束,但长期的副作用却越来越明显。

  具体包括:例如,固定收益投资回报率低导致的投资困境,已推动瑞士房地产价格升至创纪录水平,房屋空置率亦随之大幅上升;

  负利率对储户亦不利,同时也对加重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负担制造了强大诱因;

  持续的负利率相当于在制造危机情绪,这将使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进一步疲弱,抑制了经济的活跃性,还限制了在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

  因此,基于产生的风险。像瑞士、韩国、日本,以及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都有采取紧急刹车的态势。但基于全球货币政策关系协调的局面已经打破,美好的愿景也必须面对现实的关系,在降息负利率的轨道上急刹车,却也很难。

  04

  中国货币政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

  在这场全球性的货币战争中,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保证货币政策的定力。

  首先,即使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面临着内外部的压力,但是我们放眼世界各国经济体,没有几个能做到经增长在5%以上的国家,而我们至少还保持在6%。所以从当前而言我们重要的不是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的增长,那么我们为什么有能力?

  1、根本的还是技术、发展科技

  从目前的中国科研投入上我们还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

  从人才上,2017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长7.1%。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研发经费投入上,2017年达17606.1亿元,是1991年的123倍,1992~2017年年均增幅达到20.3%,超过同时期GDP年均增速(现价)5.3个百分点,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按汇率折算,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先后超过英国、德国,并于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目前每年对全球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超过六分之一。

  在研发成果上,2018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专利增长速度接近10%,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中国在众多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迅速突破,比如5G、量子通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也设立了科创板,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创新的动力。应该说中国在新一轮的技术周期的布局比较稳健,有望可以平稳度过本次长技术周期尾部。

  2、人口老龄化上,我们依然优势明显

  虽然国内处于一个增长的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目前较轻,中国65岁以上人口约为11%,位列全球第10,远低于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3、各国的降息、负利率政策,给了我国货币政策更大的操作空间

  从利率水平看,中国货币政策空间仍相对充裕,LPR目前是4.15%,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4、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是一大关键点

  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薛熠所讲的那样:融资约束制约增长动力释放纠正金融扭曲势在必行。

  当前,中国企业的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实体投资并未失去吸引力,但融资约束对投资增长形成制约。

  中国企业目前的投资下降,主要是由因为融资约束而非投资机会的丧失。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约为8%,高于6%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事实上,金融资产占上市公司资产的不到10%,所以,中国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无需过度担忧脱实向虚的问题。

  银行贷款流向上,也以大型国企为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金融运行成本较高,估计为8%,高于美国2个百分点。在金融各个层面,存在不同的金融扭曲。研究指出,如果这些金融扭曲可以改善,中国生产率水平可以提高30%-50%。

  所以,综上几点,我国有能力去维护我们当前的货币政策,以避免步入各国央行降息、负利率的后尘;另外,我国央行也有责任保护老百姓手中的票子,防止大家口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