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琥珀》,是一篇非常具有现场感的,诗意盎然的时间故事。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关于科技的介绍,我们遇见的文本,理性较重的说明文多一些。可这篇关于一只经历了几百万年时间历程的琥珀形成过程,关于几百万年前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的“原生态”记录文章,却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具有现场感和故事性。读来感觉那么诗意盎然。
当然,这篇课文的描述,是在充分尊重了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利用“讲故事”“描现场”的技法写成的。
课文的开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这是讲故事的开头,还顺便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时间里的故事,而且时间还很长。一个“约莫”,并不是实指,说明了科学介绍性文章的用词准确性的重要。
然后开始讲故事,描摹现场。作者重点描摹了几个诗意场景,然后用关于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将这些场景连接起来,一篇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科普文章就呈现在你眼前。
场景一||夏日午后的美丽邂逅
一个夏日午后,故事开始了。其背景是“太阳温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有太阳,有风。这是蜘蛛、苍蝇、松脂这三者美丽邂逅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只苍蝇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松)树林”。它“停在一棵大松树上,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一对长着红眼睛的圆脑袋”。苍蝇的出场是那样诗意。它快乐、自由,充满了生机。
就在此时,一直蜘蛛看见了它,准备将它当成一顿美餐,于是它(蜘蛛)“慢慢爬过来”,“小心地滑动着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向停在下面的苍蝇爬去……
同一棵松树上,它们的上面,“一大滴松脂在太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
于是,这三者最美丽的邂逅就到来了:“当蜘蛛刚刚扑过去”,这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恰好将蜘蛛和苍蝇一起“包在了里头”。于是捕猎变成了挣扎,然后连挣扎也停止了,成了松脂包裹着的昆虫标本,然后一滴又一滴松脂滴下来,将它们重重包裹。
于是,琥珀的雏形就形成了。
场景二||松脂变成化石的时光演变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过去,无数蜘蛛和苍蝇在这片松树林里来了又去,去了又来,都成了这片林子里的时光过客。可裹在松脂里挂在松竹上的那只蜘蛛和苍蝇,却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光,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是松脂,让它们的形体能够保存上百万年而不腐。最初滴到它们身上的那一滴松脂,不仅是时光里的美丽邂逅,还是一位高超的记录者。它记录了蜘蛛与苍蝇的邂逅,它,让几百万年前的这场森林里的捕猎,变成了永恒。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前文描述的“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中的“大海”出场了,它是这滴层层包裹了蜘蛛和苍蝇的松脂变成琥珀必不可少的另一个条件。有一天,海水“淹没了(那片)古老的森林”,“波浪不断冲刷着,甚至将松树连根拔起,松树腐烂了”,于是这颗包裹了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百万年,变成了化石”。
几百万年,又一个几百万年,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淹没在泥沙里变成化石。这个过程,仿佛就在一瞬间,浓缩成了一个,时光演变的动感画面。
场景三||河滩上一对父子的惊喜发现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将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这是琥珀形成的过程叙述,也是琥珀被发现的时间历程。利用这一句,作者将画面从第二个过渡到第三个——
某一天。“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个儿子“赤脚”在沙滩上玩耍,“他踩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把它挖了出来。”
于是“琥珀”面世了。
我们来看这对父子的对话现场: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对这块琥珀的描述: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好东西仍旧好好的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这一块几千年前就为他们准备的礼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由时光、海浪送到他们眼前,他们该是怎样的高兴、惊喜啊!
小学阅读公式:从入门到满分
小谢语文
购买专栏
读罢课文,我们除了感受到一只琥珀形成的传奇旅程,也为课文的诗意描述拍案叫绝!原来,科普文章还可以这样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