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汉景帝明知杀了晁错,反叛七国也不会退兵,为何还将其骗杀?

汉景帝明知杀了晁错,反叛七国也不会退兵,为何还将其骗杀?
2020年09月21日 20:45 新浪网 作者 钥球健康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汉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政策,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爆发。当然古代讲究的是师出有名,这七王虽然造反,但也是打着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起兵,意思是皇帝被身边小人蒙蔽,他们要清除这个小人。

  不久后,汉景帝做出决定,那便是诛杀晁错,可能汉景帝也觉得这样做实在不地道,并且是师出无名,所以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于是晁错特意穿着朝服前往,车马经过长安东市时,中尉停下车,向晁错宣读诏书,将身穿朝服的晁错腰斩,史书记载“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可以说晁错之死,是汉景帝一生都抹不掉的一个污点,面对叛军竟然妥协到杀自己的老师兼亲信大臣,而且还是骗着杀的,是相当荒谬。

  而晁错死后,七王并没有退兵,最终中央朝廷靠着周亚夫率领大军南下才镇压了这场叛乱。

  可能光凭以上事件来看,会有人觉得汉景帝是个懦弱无能之人,其实汉景帝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与父亲汉文帝合力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更是平定了七王之乱,大力削弱了诸侯王势力,为后来儿子汉文帝以“推恩令”削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这样一个精明的皇帝,肯定没有那么幼稚,肯定知道杀了晁错叛军也不会退兵的,那么为何他还要这样做?

  其实说白了,原因很简单,一是汉景帝此举是让叛乱七王师出无名,你们不是说我身边有小人吗,要清君侧吗,现在我自己动手清了,你们再不退兵就是师出无名了,就是赤裸裸的造反了,是不得人心的。

  二是安抚没有叛乱的诸侯王之心,这点其实更关键,因为七王之乱是来势汹汹,其他没有叛乱的诸侯王虽然实力相对叛乱的七王来说比较小,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央朝廷和七王的对决,也有不少诸侯王在观望,如果中央朝廷落于下风,他们中不少怕是会跳出来支持七王,毕竟汉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政策,是大为触动了诸侯王利益,而汉景帝将一直主张削藩的晁错杀死,等于表明了一个态度,让其他诸侯王放下心来,是安抚了他们,不至于使叛乱诸侯王进一步增加。

  当然汉景帝之所以这样做,晁错在关键时刻也起到了一个神助攻,在七王来势汹汹之际,他竟然提议让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坐镇大后方。不论他出于什么想法,不得不说这个提议是一点情商都没有,让皇帝去危险的前线就算了,自己也不跟着去,反而意思是你去危险地方吧,大后方这种安全地方交给我就行了,这提议,换谁当皇帝都不愿意听,汉景帝听了肯定不爽。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汉景帝就这样把自己的恩师兼亲信大臣晁错给骗杀了。

  

  可以说这个危机处理,汉景帝看似很幼稚,其实背后有着很高深的帝王心术,以晁错一人之死,使七王叛乱是师出无名,更是安抚了其他观望的诸侯王,又任用周亚夫这员猛将,最终声势浩大的七王之乱历时三个月便被平定。

  而一直忠心耿耿,为了汉室江山社稷殚精竭虑的晁错却成为一颗弃子,被骗至腰斩,充分说明了帝制家天下的残酷性,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每个人都是皇帝统治天下的棋子罢了,即使你是皇帝的老师,即使你是皇帝很信任的大臣,也难逃棋子命运,关键时刻为了江山稳固是说杀就杀,可惜晁错为王朝尽心竭力,还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当然晁错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史书记载他是“为人峭直刻深”,说通俗点就是为人正直,但是相当苛刻,是不近人情,可以说是一个不会做人的纯臣,虽然为西汉江山是相当远虑,提出了削藩政策,但是却没为自己深谋,不知保全自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而因为不近人情的原因,得罪的大臣太多,所以七王之乱之时,与他有过节的袁盎趁机建议汉景帝杀他,使汉景帝下定决心杀他,而他冤死以后,也没有大臣站出来替他打抱不平,终汉之世,都没有被平反;以“公”的角度来看,晁错是值得人钦佩的,以“私”的角度来看,晁错做人其实挺失败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