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韩信惨遭吕后处死,死前撂下一句狠话,刘邦得知后惊起一身冷汗

韩信惨遭吕后处死,死前撂下一句狠话,刘邦得知后惊起一身冷汗
2020年10月21日 10:24 新浪网 作者 钥球健康

  在汉初舞台上,军事家韩信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他谋勇并存,颇具胆略。史家在总结刘邦成为最后胜利者的原因时说道“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

  

  也就是说,韩信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功劳太高就难免会引起上司的忌讳,而刘邦这个人的机灵为古今共睹,韩信的结局自然不好。

  即便韩信这个隐患已经被消除,刘邦也为此深深地捏了一把冷汗,只因为韩信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刘邦便感觉当初韩信距离取代汉室基业成功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凭心而论,韩信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其实并不是因为刘邦多疑,而是因为韩信在有些地方做得确实不合适。

  天下刚刚平定时,在刘邦手下立有不世功高的臣子就开始有所收敛了,“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连张良、萧何这种股肱之臣都做出了淡化自己功劳以求自保的行为,韩信做出的一些举动却令人啼笑皆非。

  

  刘邦和项羽进行垓下决战的时候,当时天下主要有楚王、汉王、齐王三股势力。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早已势不两立,夹在中间的齐王韩信其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兵不动,等汉王和楚王两股势力打得两败俱伤后自己再坐收夺渔翁之利,还有一种是坚定地支持其中一方,等自己所支持的那一方取得胜利后,安安稳稳地做个臣子就行。

  韩信的手下蒯通(即蒯彻)建议他应该自立为王以达到三足鼎立的局面,韩信思考两天后对蒯通说道:“汉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真的打心眼里不想背叛他”。

  其实选择效忠汉王,并不意味韩信完全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韩信十分擅长作战,刘邦最需要的就是有这方面特长的人才,只要他老老实实做个臣子,就一定会受到重用,但韩信的一些举动却让刘邦不得不对他下狠手。

  

  韩信的齐王头衔其实是他自己要来的。

  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他直接上书给刘邦道:“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很明显,韩信是在要求刘邦立他为王。刘邦得到书信后勃然大怒,可张良、萧何等一帮谋臣认为,对待韩信应该以安抚为主,汉军的实力本来就弱,若是逼得太紧,闹到直接与刘邦翻脸,只会让韩信投靠楚军,局势将会更加不利。

  刘邦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为王,并且还豁达地对韩信说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刘邦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既然已经平定诸侯,这是很大的功劳,要想做王就做真王,假王这个头衔是不能用来衡量你的功劳的。

  

  这句话其实不过是表面上的安抚与客套,韩信却信以为真,心安理得地登上齐王的宝座,有人评价道:“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

  也就是说,当韩信有了功劳以后,他的双眼早已被光芒万丈的荣耀蒙蔽了,这直接导致了他分不清东西南北、无法采取合适的进退之策,我们在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应该明白:无论自己的位置有多么高,都应保持冷静头脑,更要居安思危。

  看到韩信的这番举动,刘邦会很自然地认为韩信不是个可以久用之人,他内心萌生除掉韩信的想法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韩信此时依然能够放手一搏。

  

  在军事力量方面,韩信统领的齐军其实已经大大超过了汉军,否则刘邦也不会在非心甘情愿的状况之下封他为齐王,而且由于那时汉军正在与楚军正面交锋,只要韩信稍微施展计谋,他便能坐等胜利果实的到来。

  可他自信得有点过头了,在韩信的心中,自己的实力很强,刘邦不敢对他做什么。但韩信忽略了一个事情,实力这种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既可以由弱变强,也能够从强而弱。

  当项羽朝着韩信伸出招抚的橄榄枝时,韩信自信满满地表示:“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韩信此刻还幼稚地认为刘邦是十分信赖他的。

  

  但韩信一直没有搞清楚的是:早在他主动向刘邦要求封王位时,他和刘邦之间就已经产生不可逾越的隔阂,只要时机成熟,刘邦就一定会对他下狠手。尽管韩信在此时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但他身边毕竟存在真知灼见的谋士,这让他的人生迎来一丝生机。

  谋士蒯通见韩信如此意志坚定,深知从正面劝说韩信直接造反是行不通的,于是蒯通使用了旁敲侧击的做法,他认真的向韩信分析,虽然韩信居臣子之位,可毕竟功高震主,即使再忠心,刘邦也会挥刀。

  韩信认为蒯通的话很有道理,自己也有所心动,可当念及昔日汉王把他从一个执戟郎中破格提拔到要职高位时,他又犹豫了。韩信错过了最后一丝机会,等待他的将会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垓下之战发生后,楚军败将钟离昧逃到了韩信的军营,有人因此上报刘邦韩信有谋反之心,韩信提着钟离昧的头前往刘邦面前邀功,刘邦直接下令武士将韩信捆绑了起来,接着又将其降为淮阴侯,没过多长时间,吕后便用计把韩信骗至宫中,直接在长乐宫将其斩杀。

  

  而韩信在临死前则后悔地撂下一句狠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这句话传到了刘邦的耳中,刘邦听闻后不觉惊起了一身冷汗,倘若韩信使用了蒯通的计策,那么还有他刘家天下吗?

  从韩信生前的种种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他当初其实是有足够把握与刘邦刀兵相向的,但就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不决使他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最终落下悲惨结局。换个角度想想,其实是韩信自身的愚蠢让刘邦得以将其顺利除掉,他离成功取代汉室基业其实只有一步距离,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步距离他却没有跨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