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2019年07月21日 19:58 新浪网 作者 你在我身边皓皓

  昨天我去看了个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绝杀慕尼黑》高度还原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那段传奇历史,篮球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逆袭,这部电影给我看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晚上做着梦,都是萨沙那一个绝杀球。小编我又是一个热爱分享快乐跟美好事物的人,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安利一下这部电影,如果有剧透的成分,还请大家多多海涵。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追溯历史,慕尼黑奥运会是1972年。当时的苏联还未解体正值势头如日中天,与美国两大世界阵营分庭抗礼,美苏冷战贯穿整个时期。那时候的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时代,那时候苏联的军事力量高速发展,核武器也是排名是世界第一,  片面追求成为军事强国,导致整个苏联境内经济不景气,发展停滞,可以说那个时代是苏联物资极其匮乏的时代。而勃列日涅夫又是一个极其强硬铁腕的人,很讲究个人崇拜主义。所以说不管是整个苏联,还是整个世界格局,都是波谲云诡,这是整个大的历史背景。而美国不一样,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众所周知,美帝国有全世界最好的篮球职业联盟,最好的篮球氛围,那一届的美国篮球国家队更是被誉为“梦之队”拥有傲人的七连冠的成绩,故事的背景就是这样。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默默无闻的新任主教练,临危受命,也是为了给自己患有腿疾的儿子治病,接手当时苏联男篮国家队的主教练。他有两个梦想,一是打败美国队,而是可以出国给儿子看病。这两个梦想可以说都给人一种痴人说梦的感觉。一怎么可能打败美国队,二美苏冷战间谍战暗箱操作,极其限制出境,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苏联体育总局的官员对主教练说“那你相信我们国家的体育,但为什么不相信我们国家的医疗?”甚至国家队比赛得了冠军从国外回来,拿着极其微薄的薪资不说,还得事无巨细地接受海关的调查检查行李。结合大背景,我也不愿意相信当时苏联的医疗水平,孰强孰弱,不消细说。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一开始球员们都不是很信服主教练,教练与球员之间也有各种摩擦。面临伤病,政治问题,情绪化问题,球员离队意向的各种困扰主教练是举步维艰。在主教练的爱与包容的感召下,真正把这支球队打造成为国之利刃。球员与教练之间也真正做到了互相信任,为彼此着想,像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我们一直都是兄弟”,为国家荣耀而战。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这让我不得不说最后投进绝杀球的亚历山大别洛夫,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是又不愿意割舍对篮球的热爱并想为荣誉而战。当时他即将跟自己的女朋友订婚,但是因为病情而舍弃了这段感情,我记得清清楚楚电影里他与女朋友的一段对白:“我只剩了一年时间,甚至只有三天。”

  “不论三天还是三分钟或者是三秒,如果是我,我只愿意做我想做的事。”

  在比赛现场技术故障的情况下,而且面对不公平的裁决,美国队以为锁定正在庆祝,回了两次表,都是三秒,最后一个三秒,他在篮下投进了绝杀球。三秒三秒相互呼应,我感叹导演的高超技巧,埋下伏笔,升华整部电影。

  国家体育总局号召观看燃哭的《绝杀慕尼黑》

  当时绝杀球的时候,我喊出了声,看这场电影有很多小哥哥,应该都是球迷,哪怕大家都知道结局,还是被燃到了,大声呼喊,鼓掌致敬。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这也就是篮球的魅力,球场上没有绝对,一瞬万息。听说国家体育总局都在号召观看这部电影,在我看来,这真的是年度好片,吐血推荐大家走进电影院,在电影院看这一场比赛,不管你是不是球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