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中国天眼立功背后,藏着一段民族英雄的故事

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中国天眼立功背后,藏着一段民族英雄的故事
2022年01月09日 13:47 新浪网 作者 厦门名记

  2021年底至今,哈勃继任者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一事,引起了业内外一阵轰动,但韦伯太空望远镜目前尚未进入正式观测阶段。

  所以,期待天文相关消息的读者不妨多多关注一下我国的天眼。

  中国天眼从0到1的突破

  基于中国天眼FAST,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取得了新发现。

  《自然》杂志于1月6日发表的封面文章内容显示,此次国际合作团队发现,不同于标准模型预测,星际介质从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

  这项发现为解决“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而这个问题是解决恒星形成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

  

  所以这意味着,中国天眼实现了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探测分子云磁场“从0到1”的突破。

  除此之外,中国天眼还发现了大约500颗脉冲星,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

  综合来看,自中国天眼在2016年9月份落成运行至今,可谓是为世界天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除了大多数中国人之外,世界上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天眼立功的背后,藏着一位民族英雄。

  

  一段民族英雄的故事

  《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天眼的种种成绩,足以见得这个杂志对中国天眼的重视。

  而推动中国天眼走向世界、为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留名的,是一个为国家奉献了近三分之一生命的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二十一世纪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的射电望远镜,想要观察外太空做研究,只能排队等待外国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时间,有时候一排就是数年。

  南仁东受够了仰人鼻息,也想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之前做一些事。所以他在1994年正式向中科院提议,建造国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从口径上来看,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更何况当时国内对于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没有多少经验和技术沉淀。

  但南仁东却迎难而上,为了选择一个最佳地址,不惜带领团队对照着300多张地形数据图,在大山里跋涉12年。

  对于中国天眼项目,南仁东几乎亲力亲为,哪一个环节都想亲自盯着,哪怕是到后期身患重病,南仁东依然想奔赴一线。

  

  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时,已经深受肺癌折磨的南仁东坚持从北京飞到贵州,亲眼见证了这个超级工程的落地。

  或许是心愿已了,2017年9月份,中国天眼落成一年后,南仁东病情突然恶化,因抢救无效逝世。

  二十多年的工程期,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为中国天眼耗尽心血,也为世界天文学、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一盏明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