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宝宝睡醒后若总“打哈欠”,说明大脑发育不错,你家孩子是吗?

宝宝睡醒后若总“打哈欠”,说明大脑发育不错,你家孩子是吗?
2021年08月22日 08:52 新浪网 作者 Ainee妈咪

  很多女性在当了妈妈之后,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宝宝的身上,一举一动都会仔细观察。比如看到孩子打哈欠、伸懒腰时,就会认为他们困了,要第一时间哄睡。

  这是因为宝妈们知道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将来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也都有影响,所以孩子一旦给出了要睡觉的信号,妈妈自然会行动起来。

  可是,宝宝打哈欠就一定是没睡饱,需要继续睡吗?其实,一些刚睡醒的宝宝也总是哈欠连连,他们并不是没睡醒,而是大脑发育良好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么你家孩子是吗?

  

  小婴儿被调侃是“觉主”

  我女儿出生以后,朋友4次过来探望,差不多有3次都能看到小家伙呆萌地“睡颜”,因此江湖上就有了“觉主”的传说。但这也真不能怪我家闺女,主要是孩子的睡眠时间真的不少。

  一般来说,在刚出生的几周,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基本会达到16小时到18小时,也就是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睡觉;

  3个月内的小婴儿,也会保持在15小时到16小时的睡眠;再大一些,4个月-24个月的宝宝,每天最少也要睡到12小时左右。

  

  当然,每个孩子的睡眠时长各不相同,只要不是距离标准偏差太多都是正常的,此时有些家长就会问了:“我家孩子明明刚睡醒却依旧会打哈欠,这是咋回事呢?”

  事实上,打哈欠是小朋友打娘胎里就自带的“技能”

  要说起“打哈欠”这个举动,家长大多会以为这是孩子出生后,才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

  但其实在他们还是胎儿的时候,有些准妈妈通过孕检就可以看到孩子在偷偷打哈欠了,如果细究起来,这是孩子打娘胎里就自带的“技能”

  在打哈欠时,孩子的脸部肌肉得到了锻炼和放松,换而言之打哈欠与是否要睡觉没有直接联系,即使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他们也会打个小哈欠来舒缓情绪,放松身体。

  

  那么孩子打哈欠这一行为就完全没有意义吗?其实也不是的。

  宝宝睡醒后若总是“打哈欠”,说明他们的大脑发育进程不错

  通常生活中,如果一个成年人睡醒了却还是打哈欠,一定是没睡够,最好是继续补觉,但是小宝宝却并非如此。

  在孩子的世界里,睡醒之后如果总是打哈欠,说明他们的大脑发育进程不错,是优秀的标志。

  

  正如人们知道的,睡眠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帮助,呼吸同样可以刺激不太活跃的脑神经,所以大口地打哈欠可以让大脑神经更活跃,从而影响发育。

  当家长看自家娃醒了以后还在打哈欠,不要认为他们是睡眠时间太短,实际上很可能是宝宝在唤醒自己的神经系统,是一种良好的表现。

  除了打哈欠,还有哪些表现说明孩子是个“聪明娃”呢?

  ★睡醒后会自己玩耍,观察外界环境

  婴儿的视力与听力不同,是在出生后才逐渐按下“发育按钮”的。

  

  新生儿阶段的孩子视力范围只有15-20CM,眼睛的焦距在23CM左右,很难看清周围的环境,而随着月龄增长,待到3、4个月时,可以看到75CM以内的事物,为认知能力发展提供条件。

  如果孩子睡醒后不哭不闹会自己玩耍,同时还在观察外界的环境,这说明他们睡得不错,对各种场合也可以很快适应。

  ★视线喜欢在妈妈身上来回打转

  新生儿认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他们凭借着“自带技能”,通过气味、心跳、触觉来分辨母亲。

  

  而等到视力逐渐提升与对人脸分辨能力的提高,就已经会在脑海中勾勒母亲的样子了。

  如果孩子睡醒后笑得很开心,视线也喜欢在妈妈身上打转,说明他们睡眠充足,情绪也很稳定,感知能力比较好,情商高。

  ★没事挥一挥拳头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婴幼儿园的大脑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大运动发展出色的的儿童,其负责记忆与学习的海马状突起明显比其他儿童要提升12%左右。

  

  所以如果孩子睡醒后晃着小脑袋,或者没事挥挥小拳头,说明好的睡眠让他们很有精神,好奇心强,智商也不会低。

  妈咪有话说:

  打哈欠是孩子生下来就有的能力,但是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也不少,家长可以自行判断:周围如果有其他大人在哈欠,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被带动着也不由自主的打起了哈欠;

  或者当妈妈带着玩的地方很无趣,或者与家长的互动没意思,宝宝也会感觉很疲劳,通过打哈欠来缓解情绪哦,家长尽量注意分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