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2020年02月01日 23:18 新浪网 作者 古今历史榜上榜

  宋朝是建立在五代时期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时期的混乱,但是一不小心也会遭受灭顶之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五代时期留下来的野蛮的武力解决问题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要想使宋朝不成为下一个短命王朝,宋太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人们的思想给纠正过来。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背景起因

  在宋太祖建立宋朝的初期,武将骄横跋扈的事情时有发生,就比如说宋朝刚建立的时候发生的李筠、李重进叛乱,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武力来推翻赵匡胤的统治,这也是五代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

  宋太祖在镇压了类似叛乱之后,深深的意识到不提升一下武将的文化素质是不行的,必须从文化入手来改变武将文的思想。所以,宋太祖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和维护统治,颁布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来升升武将的文化素质的政策,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之中意识到君臣思想的重要性,最后达到改变五代时期遗留至今的武将专横风气。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与此同时宋太祖本身也是一个爱学习的皇帝,曾经有不少记载描写宋太祖特别喜欢读书,例如宋太祖还在后周为官时期,在攻打下一个城池之后,命令下属往自己家中拖了一车又一车的书籍,因为运输车辆是被遮住的缘故,还闹出了其他臣子举报赵匡胤与私拿金银珠宝的误会。

  

  “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太祖愈发看重文臣治国的重要性,曾因此还感叹宰相必须要用读书人,我们都知道赵普是宋初时的宰相,但是赵普此人最开始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宋太祖又十分需要文臣之首的宰相十分有文化,所以逮着机会就督促赵普读书,也不枉宋太祖的特殊关照,赵普最后

  “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对于这件事情,《宋史》中也有记载: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在宋太祖意识到无法“马上治天下”之后,督促了身边臣子对于文化的学习,但是仅仅靠这样是不够的,毕竟要让所有的大老粗变成一个文化人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通过科举从天下招财纳士成了宋太祖的不二之选。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宋太祖时期的科举

  宋承唐制,自然宋朝特别是宋朝初期的科举制度和唐朝时期的相差不多,还是主要通过诗词歌赋来选拔人才,这一主要选举方式直到后世宋仁宗时期才进行改变,因为本文主要是讨论宋太祖时期的科举,所以这一点在此便不一一赘述。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当然,对于科举,宋朝在承袭唐朝制度的同时,也是做了一系列改革的,改革的内容包括考试的方式,以及试卷评定的方式,还有录取的人数等多个方面,这些改革最为主要的目的,主要是围绕着对考生和考官赋予更多限制而定的。

  例如实行锁院、别头试、挟书传义之禁等措施,严格规定考场纪律,例如在全德二年就规定,如果在考场有交头接耳的人就及时遣出,并且此人从此之后不再拥有科举的资格,又比如建隆三年,宋太祖明确警告相关官员不得徇私枉法,如果有违反的,则御史台弹奏,对于唐朝的座主门生观念更是明令禁止,规定赶考士子不得称呼主考官为恩门、师门,自己也不能自称门生。当然对于考生公平性的保证不止这一种,对于举人的试卷流通的过程也做了改进。

  

在宋太祖迫切需要文臣压制武将的情况下,宋太祖时期科举制的变化

  擎苍说

  宋太祖对于科举制度的种种改革归根到底是将人才的选拔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便直接可以成为自己的人,避免了举子拉帮结派从而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换言之,宋太祖可以通过这种选拔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当然,宋朝初期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完美的,虽然宋太祖在改革的过程中,尽量保证了科举的公平性,但是录取的数量相对于朝廷中武将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这就导致了本应是文臣担任的职位要靠武将去担任,在这种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之下,也自然便会产生一些治理上的混乱。所以总的来说,宋太祖要想实现自己以文臣来治国的理想,还是比较遥远的。

  参考资料:

  《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