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2019年12月09日 16:47 新浪网 作者 看尽人间历史

  清朝康熙时期,朝廷开始流行一种密折。跟一般的奏折不同,这种密折写在专门折叠的白纸上,还要加上特制的皮匣。

  皮匣上面有锁,钥匙只有皇帝跟上密折的大臣,各有一把。之所以把密折搞得这么神秘兮兮,主要是因为,密折上面写的内容,皇帝不愿意让别人看到。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清朝入关后,主要是承袭了明朝的制度。官员给皇帝的报告,主要有题本和奏本两种方式。

  题本是官员给皇帝报告例行公事,包括钱粮兵马、对某位同僚官员的弹劾等事务。这种公事的题本,每次上折的时候,需要盖上印章。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而奏本的报告内容,基本都是一些官员的私事。比如说官员到任,升迁转任,或者帮那些没有资格上奏折的下属向皇帝谢恩,以及其他一些官员自己的琐事。这种奏本,因为是私事,都不会加盖印章。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康熙后期会开始出现密折这种新的报告方式。并非没有缘由,跟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康熙晚年时,朝廷上一片混乱。

  皇子夺权,大臣站队。索额图、跟纳兰明珠两位权臣,互相争斗,情况愈演愈烈。为了保证牢牢抓住权力,康熙便开始推行密折制度。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这种制度最大的效果,就是皇帝可以对大臣产生更大的威慑,让他们只臣服自己。因为密折中的内容,只有大臣跟皇帝两个人直到。其余一概不知。换句话说,大臣会担心别人向皇帝告密。

  自己身边的同僚,会不会表面笑脸相迎,背后一道密折,把自己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一下捅到皇帝面前。落一个治罪的下场?所以,利用这种密折制度带来的恐惧,皇帝就可以更好了解下面的情况,让官员不敢隐瞒。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到了雍正皇帝继位后,这种密折制度,也被一并继承下来。雍正继承皇位的过程,并不顺利。继位后,也经历了很多风波。

  所以,他需要这种密折制度,帮助自己的控制臣下,强化权力。年羹尧被抓,就是因为雍正通过密折,得到很多平常途径无法了解的消息。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而雍正本人也是一个愿意做事情的皇帝。他的勤政,在中国历史,也是位居前列。可是,勤政的雍正,常年深居宫院,需要了解更多下面的消息,才不会言路闭塞。

  雍正在《朱批谕旨》里就曾坦言:‘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政。”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其实,对于官员来说,上一次密折,过程也十分繁琐。密折写完后,要交给亲信,直接交到皇帝面前,其余人不得插手,只能由皇帝亲自批阅。

  而且,大臣受到密折后,不能让同僚借阅,也不能抄一份留底,必须交到皇宫保存。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而密折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臣李卫曾到果亲王允礼的王府请安,果亲王允礼很高兴,就赏了很多东西给李卫。

  李卫给雍正皇帝的密折中,就把这件事报告上去。雍正看到后,挺开心的。当即批示:“人臣于义固无私交,若同心体国,互相敬爱,则又唯恐其不然也。”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当然,朝廷上下大小数万官员,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给皇帝上密折。按照清朝规例,四品以上官员,无论京官、地方官,都可以用密折上奏。

  四品以上,在清朝属于中高级官员了。他们遍布全国,跟这些官员了解信息。既可以较为清楚知道底层的消息,又避免消息太多,把皇帝累死的情况。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因为上密折的官员,级别不低,又了解实情。所以,雍正也会跟他们商量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雍正年间的许多重大革新背后,都跟密折制度,有一定关系。

  比如雍正元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这条政策,在康熙年间,其实已经商议了十几年,一直没有结果。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雍正元年,皇帝接到山东巡抚密折,认为摊丁入亩,可以缓解百姓贫困的情况。雍正再用密折与其他大臣商议。到了十一月的时候,直隶巡抚李维均再次上密折,认同摊丁入亩。

  于是,雍正决定实施,在密折回复上批示“蓦直做去,坦然勿虑!若信不得自己,即信不得朕矣。”

  

清朝什么级别才能上“密折” “绝密”奏折是给谁看的?

  除了摊丁入亩,包括火耗归公,在西南地区推行归土改流,雍正都曾用密折与大臣商议。除了朝堂上的这些严事,密折上面,其实还有不少皇帝大臣之间的闲聊。后来流传雍正的各种朱批,很多就是来自密折上的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