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2020年04月03日 21:38 新浪网 作者 阿霖影视

  于正开始改变游戏的玩法。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他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转变,而是从《延禧攻略》就开始推广非遗, 在那部爆款剧中,秦岚和谭卓都一次次披上锦衣,唱起大戏。

  但真正的收获时刻,是《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这部开局并不被特别看好的民国传奇剧,豆瓣评分已经从6.9升到了7.5。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争议依然在。3月30日,于正在微博发布《鬓边》中尹正的剧照,以及两张京剧装扮的动画人物图为戏宣传,有网友指出,该动画截图来自于游戏《闪耀暖暖》。

  随后于正删除该微博,并更文道歉称该图是在超话搜到的,以为是《鬓边》的同人图,不知道是游戏的图, 随后有网友在微博下吐槽于正“蹭热度”,于正话锋一转从道歉变“怒怼”,“是是是,我们一部小剧肯定比不上贵游戏,该道歉也道了,还要怎么的?”这条微博已被删除。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但这场争议的背后,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该剧的人气:一部戏曲题材的民国传奇大戏的宣传配图,能第一时间被年轻网友发现是动画图,这本身就证明了该剧的出圈。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场争议,这部开播前备受怀疑的剧集几乎已经进入稳定的口碑上升区间,除了评分,该剧演员演技、 ”尹正京剧扮相“等话题频繁冲上热搜, 尤其是尹正,观众发出的声音,已经从“尹正演商细蕊太胖”的质疑,化作“一举一动皆神韵,一招一式皆有范”的肯定。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而“京剧服道化的专业呈现”和“影调构图的高级审美”几乎已经成为众口一词的判断,至此,《鬓边》似乎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在多年在小屏幕销声匿迹以后,戏曲题材剧不但归来,还有可能成为小爆款。

  至此人们才发现,《鬓边》逆袭或许不是耽改的胜利,而是传统戏曲的胜利?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却可以做出准爆款?

  “带有京剧元素固然有看点,但真的拍一部专注梨园行的大剧特别难,做出爆款就更难,因为国粹博大精深,很容易引发票友围观,稍有不慎就被骂出圈。就算做得中规中矩没有瑕疵,也很容易变成圈层剧,还是无法出圈。”一位剧评人分析。

  据了解,近年国内以戏曲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并不多:1994年由郭宝昌导演的《大老板程长庚》、1997年开播的《大秦腔》、2001年夏雨主演的《天下第一丑》、2003年由康洪雷导演的《青衣》、2012年李保田主演的《丑角爸爸》等,在豆瓣均分在8分左右,《大秦腔》达到8.8分,可是普遍陷入口碑高、收视平的境地,整体市场影响力有限,而最近的《丑角爸爸》,距今也有八个年头了。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金牌监制戚其义监制、陈豪等主演的以梨园为主题的港剧《金枝欲孽2》,也曾经遭遇了口碑和收视的双双挫败,不复第一部的成功,甚至创下了TVB当年的收视谷底。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通观这些剧集的市场表现,或许输在了“戏曲剧套路”上。这些剧集普遍围绕戏曲展开故事,但在通俗吸引力上相对欠缺,虽然赢得票友好评,却很难吸引更多的路人观众。

  而《鬓边》的成功证明,用心做好国粹剧既有市场,观众又买账。有剧评人总结,《鬓边》出圈的重点在于:故事传奇、戏曲讲究、CP上头。

  一位非票友年轻观众告诉笔者,自己本来对戏曲题材剧没兴趣,看到热搜点刷了几集就上头了,因为觉得故事有意思。

  剧评人认为,戏曲题材电视剧一方面要扎实呈现梨园百态,另一方面又要吸引受众听故事。惟其如此,才能满足观众的两种“审美期待”。所以戏曲题材要出圈,首先是满足类型期待,《鬓边》的类型定位是民国传奇剧,又以梨园作为洞见个体命运、时代社会变迁的切口,在故事中完整融入梨园内容,而故事能带给大家的新鲜感,也是因为梨园部分的内容融入比较精彩。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在故事期待上,为了让《鬓边》的人物立得住,制片人于正甚至主动放弃了自己最为擅长的爽剧模式,他直言:“为了让观众更深入的走进人物,我调整了叙事模式,人物交代得更加细腻、有质感。”

  从故事展开看,剧集开篇便以旁白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所有传统曲艺都在这里融汇,这是千年梨园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的艰难时刻,剧集将上述故事背景围绕在两个核心人物程凤台和商细蕊身上,将戏曲和人物的丰富度联系在一起,又一个一点一点推向高潮,从而持续吸引路人观众追剧。

  不是耽改的胜利,而是传统戏曲的胜利?

  某种意义上,于正的成功来自于对某种观众观念的纠正:许多观众带着耽改剧的期待而来,结果却入了京剧的坑。

  虽然之前有耽改剧的传闻,但多数路人观众并没有从这个角度追剧,有剧迷认为,两人不似耽美,倒像是传统文化中的俞伯牙遇钟子期,士为知己者死。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剧集对原著改编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改变了故事的调性,故事中程凤台被爱戏成痴的商细蕊感染,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京剧的魅力和韵味,这正是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上最精彩的妙笔。

  剧中程凤台和商细蕊后共同重建水云楼,维系的不仅是京剧传承的命脉,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中年正能量CP实际上更上头。

  另一处得到票友和普通观众一致好评的是剧集的服化道。

  根据制作团队的统计,全剧主演的服装、戏装合计将近2000套,其中主演650套,群演1140套,戏曲主演50套,戏曲群演100套,从绣花线到纹样都是经过了精心琢磨,版型用料也是精挑细选。由专业绣娘一针一线绣制而成,还采用了“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最终头面、水袖、扎大靠等戏服的细节得到票友的较高认可。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尤其是由专业戏曲服装团队制作的包头勒头、化妆贴片到梳头戴头面,被接受采访的多位票友评价为“讲究”。

  在戏曲展现上,剧集里已经涉及到二十多出京剧,五、六处昆曲,包括《赵飞燕》《潜龙记》《小凤仙》等原创剧目,包括票友耳熟能详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打严嵩》和《救风尘》等,涉及杨贵妃、苏三、赵飞燕、梁红玉等多个经典角色,横跨旦角八个流派,青衣、花旦、花衫、刀马四个行当。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为了普通观众便于理解,剧组还将字幕打在在屏幕右侧,同时还有选段出处的提醒,起到科普的作用。

  为了将剧中京剧艺术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制作团队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毕谷云担任戏曲顾问,知名京剧演员尹俊、牟元笛任戏曲指导,演员的戏曲训练从开机前一直坚持到杀青。

  主要演员尹正每天化妆2小时,带妆时常达到17、18小时。已过耄耋之年的毕谷云到片场手把手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亲身示范,这种对传统下的功夫,最后保证了剧集的成功。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票友认为,该剧大到梨园里的规矩道义,小至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任何一处失真,都可能被严肃质疑,从某种角度看,《鬓边》其实带有行业剧的痕迹,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而最终口碑证明该剧经受住了考验。

  除了戏曲展现本身,剧集对京味儿的呈现,也保证了剧集对梨园的整体呈现。剧中北平城中杂耍艺人的聚集地,剧组1:1复刻的京广会馆和湖广会馆,从明清宫拉了好几卡车的泥铺在地上还原的泥巴路,精心营造的时代和地域氛围,正是这种京味儿吸引了更多观众入坑。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到最后,与其说《鬓边》的成功得益于耽改剧,不如说剧集成功的过程,恰恰是对“耽改剧”进行改造的过程。

  而且,于正又赢了。

  于正新方法论:传统美学、爆款故事、CP上头?

  某种意义上,《鬓边》如同一场于正剧漫长转型的节点。

  《半妖倾城》等遭遇一系列困境后,于正开始担任剧作艺术总监等职,尝试新美学风格,为“于正剧”寻求新方向。《凤求凰》中关晓彤备受吐槽的缝纫机造型,其实是来自南北朝的壁画和艺术品.

  如果说 2018年度爆款《延禧攻略》代表于正剧格调向低饱和度用色、高级质感服饰为特征的传统审美靠拢。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那么在《皓镧传》照葫芦画瓢失利之后,《鬓边》代表着于正剧内容,也开始向传统借东风。

  于正自己坦言,“初涉京剧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初衷还是想传播文化。批评和指正我们都接受,希望后来的人会更好。”

  从结果看,走精致美学风+传统故事的于正剧,依然吸引眼球。

  这场东风其实并不好借。

  戏曲题材影视剧曾经有过自己的爆款时代,当年的《秋海棠》《瘦马御史》等都曾经大伙欢迎,电视剧这一大众文化载体,曾经将戏曲艺术的魅力推广至更多观众面前。

  但近年来随着观众审美的迭代以及戏曲题材电视剧本身“曲高和寡,从京剧题材剧,到其他戏曲种类的剧几乎绝迹荧屏,邹静之编剧的影片《进京城》,在马伊琍等演员的演绎下,也取得了一定影响力。但该类题材总体影响依然有限。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鬓边》创新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强化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发扬和传承的同时,打动新一代观众的方法论。

  在普通观众的盛赞之外,也有京剧票友认为,该剧对于商细蕊的京剧塑造,有“融梗”的嫌疑,即将许多京剧名家的创造,集中于一个角色之上。加之精良制作之外,该剧故事推进却比较慢,观众讨论焦点也有一些偏离京剧本身,都令一些票友感到不满。

  但如果过于再进一步突出戏剧元素,剧集还能符合普通观众的口碑,尤其是引领新一代观众进入京剧和昆曲等传统戏曲世界吗?

  从演员身法到制作专业度,从戏曲到戏剧,重新带领戏曲回到主流大众视野的《鬓边》,也注定面对充满争议的审视。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也有剧评人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话题讨论的确存在一定偏离,但最初引爆话题很大程度还是来自于演员对戏曲的精彩呈现,尽管尹正身材引发观众质疑,但他在剧中抛水袖、跷功、扇子功等戏曲技巧有模有样。以京剧扮相登台表演《贵妃醉酒》等经典曲目亲身上阵,不论是拍摄效果还是演员表演,都体现出戏曲的风韵风骨,才让观众相信了商老板的梨园梦。

  虽然剧集讨论话题集中于演员身上,但正是因为《鬓边》从主角到配角的演技都并未让观众感到出戏,才令剧集得以出圈,最终戏曲相关话题才被普通观众关注到,不应过分苛责。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这种争议恰好证明戏剧等传统题材剧拓展市场的艰难,一方面要让受众年轻化,创作者必须考虑年轻人的喜好,因为随着社会情绪的变化,观众的喜好已经变成了轻松、甜、沙雕、解压,过度强调故事的厚重感和悲剧质有可能再度遭遇曲高和寡的尴尬,但其中的度如何把握依然还是难题。

  从现有改编看,剧集最大的优点一是没有轻易删减戏曲元素,让观众惊喜感全无;二是没有延续爽剧路线,一味强调娱乐性,但在如何更好地展现国粹上,显然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但有票友认为,该剧的成功总体依然是利大于弊,因为戏曲题材剧沉寂太久,创作到了一个临界点,夸张一点说,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而一部戏曲题材剧集的成功,绝对可以作为一剂“强心针”,鼓励电视人解锁更多的“传统爆款方法论”。

  但未来的入局者依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戏曲题材剧能够持续成功吗?新的入局者能够更好地解决戏曲元素展现和满足现代观众口味之间的平衡吗?这些都仍是未知数。

  但正如毕谷云先生说的,“最好的才难,不好的都不难。”

  戏曲电视剧沉寂这么久,为何于正的《鬓边》却可以做成小爆款?

  总要有人尝试并且成功,创作者和平台才会更多向传统靠近。

  只是人们万万没想到,当下最热衷借传统文化东风并真的做出准爆款的,竟然是于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