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2020年08月04日 14:02 新浪网 作者 渭视农家四季

  帽儿山墓群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坐落在形似草帽而得名的帽儿山上。帽儿山墓地群是东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汉、魏时期墓群。整个墓群以帽儿山为中心,分布范围北起龙潭山南麓,南到炮手口子,西起松花江东岸,东至裕民村附近,总面积约十余平方公里,是分布在东北第一古国扶余国都城附近的大型墓地,已发现墓葬约4000座,推测墓葬总数可能超过一万座。根据出土文物与史书相互印证,以及经过考古学家的认真分析研究,基本确认帽儿山古墓群主要是汉、魏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夫余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也有少量汉代汉族人的墓地。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这些墓葬是从西汉晚期延续到西晋中期,历经了600年左右的时间。墓葬多土坑竖穴,为木椁与青膏泥加封土的汉式墓葬。出土有陶器、漆器、铜器、铁器和丝织品等。有少量岩穴墓和积石墓,后者为高句丽墓葬。墓地出土的马具等具有草原骑马民族的特征,可以看到扶余族与鲜卑、高句丽等少数民族存在广泛的文化交流。此外,附近还有战国和汉代的多处遗迹。1996年,帽儿山墓地群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吉林省最早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据考证,西汉初年,秽貊族内的貊族部落,索离国王子东明,因不甘受排挤率众由嫩江下游南迁至现在松花江东岸东团山下的平原,与当地的土著涉族人结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夫余族,并于汉武帝原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在“南城子”(今吉林市东团山南麓的平地城)建都,国号扶余。扶余国是我国东北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前后长达600年。夫余与汉、魏、晋王朝有过长期的友好朝贡往来,并确立了臣属关系。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帽儿山墓地群出土各类遗物达2000余件。随葬品中包括玉、石珠饰等装饰品,还有各种铜器、铁器、陶器、金银器。墓中还出土有绢、帛一类丝织品残片和典型的中原汉代器物,如日光镜、漆耳杯等。而新莽"货泉"币的出土,则说明相当一部分墓葬的年代已到东汉时期。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从帽儿山主要的墓葬结构及出土兵器和陶器的种类看,与扶余人的埋葬习俗和常用器物相吻合。扶余首都的居民死后要葬在南面的山上,即所谓的“尸之国南山”,推测所指的就是扶余国王城的南山。而帽儿山、龟盖山恰在"南城子"和龙潭山麓遗址的西南。帽儿山墓群的发现,不仅为扶余前期王城的所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而且为研究吉林地区汉魏时期扶余族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大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此外,墓地周边还发现有多处年代相近的城址,其中山城有龙潭山城、东团山城和天太古城,平地城有东团山下的南城子、江北市区的土城子,以及龙潭山车站对面,构建于江畔台地上的官地古城。山城上的城墙虽然不足以说明这里就是扶余国的王城,但是,大规模的墓葬,以及形形色色的墓葬形态,能够看出当年这些古城中人口集聚,而且比较繁盛,还居住着相当数量的大贵族。

  吉林帽儿山墓地:东北最大的汉魏扶余国墓群

  帽儿山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确认吉林市是夫余王国前期都城所在地、对研究东北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兴衰和当时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以及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