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2020年07月05日 15:12 新浪网 作者 第一赛报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近日因山东高考冒名顶替案而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现代的高考制度其实就是古代科举制的一种变形,本质上是一样。对于苦读数十年的寒门学子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意味着改变命运的机遇。对于被冒名顶替的当事人而言,这无疑是人生中一次巨大的打击。从侧面也说明了高考机制下滋生一些严重的现实问题。但这其实并非是特殊案例,自从科举制诞生以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考取功名的执念也不断加深,就容易剑走偏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咸丰顺天科举舞弊案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就出现了很多的舞弊案件,有冒名替考的,有夹带小抄的,还有贿赂考官透露试题的。各朝各代对于此等情况也是一律严惩,在众多科举舞弊案中,涉及人数多,被处罚的官员职位为历代最高的是发生在清朝咸丰年间的戊午科场案。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咸丰八年,典顺天乡试,由柏葰担任主考官,副主考官是户部尚书朱凤标和御史程庭桂。柏葰是蒙古正蓝旗人出身,道光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为两朝重臣,相当于现代的副国级干部。却因为卷入一场科举舞弊案而被砍头。

  戏子中榜

  咸丰八年十月初七,距离乡试揭榜不足一个月,御史孟传金上书,直指本次乡试存在严重的舞弊问题,他指出本次考试的第七名旗人平龄,为是一个戏子,除了会唱两口好皮黄,根本不通文墨,而且按照清朝的法律,伶人是不能参加考试更别说中举了。此话一出,咸丰帝大怒下令严查,调查发现,平龄的考卷有明显的涂改更换的痕迹。随着案件的不断深入,牵扯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中榜的学子试卷存在许多问题,且不说逻辑通顺,论证严谨,就单单以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的要求看,很多考卷就不达标,其中甚至有一篇“讹字三百余”都入选了。这事情就十分严重了。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考生罗鸿祀贿赂考官

  清代以八股取士,八股文总字数在三百到七百字之间,这篇错字达到一半的文章就是本次科举舞弊案的关键。写这篇文章的是考生罗鸿祀,他这个人才疏学浅,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根本就中不了举,于是就花大钱贿赂了主考官柏葰的门丁靳祥,又结识同考官浦安,希望他们暗中帮忙调换考卷。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考试公布有正榜和副榜,正榜就是正式录取的学子名单公示,副榜给那些没有录取但是也不要气馁的学子的安慰奖,你可以去国子监再学习。柏葰阅卷的时候就将罗鸿祀评为副榜,等到靳祥整理考卷的时候暗中将正榜中取一卷将罗鸿祀的考卷对换,这一环其实也就是两个人的命运调换,可怜那位明明高中的人莫名其妙就当了冤大头。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根据清朝的法令,对那些考取正榜的考卷要进行复查,复查的时候就发现罗鸿祀的考卷狗屁不通,这种怎么可能入选,但是由于柏葰的权势很大,复查的小官也不敢挑刺只能将这件事情偷偷的告诉御史孟传金。御史立马就禀告了咸丰帝,因为柏葰为人正直,做官十几载也没有出现纰漏,咸丰帝就再给了罗鸿祀一个机会,让他到南书房重考一次,结果罗鸿祀正常发挥,写的乱七八糟。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一品大员被处斩

  在严刑拷问下,罗鸿祀一下子就招了,为了能考中,他曾花500两银子贿赂兵部侍郎李鹤龄帮忙疏通关系,又花重金和柏葰的门丁靳祥勾结,这样才打通了关节顺利登榜。之后又查出副考官程庭桂的儿子也收受考生的金银,东窗事发后,涉及人员全部下狱。

戏子也能中榜,咸丰:严查,兵部尚书人头落地

  咸丰帝此刻却有些为难,若按清律,柏葰是要被斩首的。但考虑到柏葰毕竟是一品大员,多年为官也当的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而且此案中他也算是被牵连,咸丰帝就有心要从轻发落。朝中的大臣却指出,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应该严格执法,明正典型,只有严惩才对得起那些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才能有效的防止科举舞弊案的再次发生。于是柏葰被判处死刑,共计惩处各级官员91人,确实是做到了以儆效尤,往后数十年科举舞弊都没有再出现。

  今日互动话题:历史上还有哪些出名的科举舞弊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