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僧爱住树上,白居易问其缘由,听完解释后当场拜师,后赠诗两首

高僧爱住树上,白居易问其缘由,听完解释后当场拜师,后赠诗两首
2020年11月26日 12:40 新浪网 作者 美诗美文的世界

  武侠小说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行事有点儿“怪”的高僧。他们往往其貌不扬,却武艺高强。艺术源于生活,在古代历史上也确实有不少深藏不露的高僧。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在武学上很牛,但却有令人钦佩之处,比如本期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鸟窠道林禅师。

  这位高僧法名叫圆修,他9岁出家,拜在名师门下,后云游各地,成了一位得道禅师。他之所以会得这么一个怪名,是因为到了杭州后,他不愿意住在寺里而是喜欢住在一棵松树上。那棵松树树叶繁茂,长得很有特点,树上有一个巨大的鸟巢,不知从何日起圆修就住了进去。

  圆修本就是名声在外的高僧,这可急坏了杭州的历任太守们。他住在上面,会让外人觉得太守不尊贤者。所以每一任太守上任后,都要来松树下劝他,还都表示要拿钱给他建寺,但圆修就是不同意。太守们,只能不管了。

  一日,又一个太守来到了他的面前,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到任杭州的诗魔白居易。和其他人一样,白居易以太危险为由劝他下来,没想到圆修却表示白居易的处境比自己危险多了。白居易不解,圆修说道:

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

  这话的意思是,白居易身在官场,经常在朝堂与人尔虞我诈,自然是很危险的。白居易觉得很有道理,又问其怎样才能让自己转危为安,圆修告诉他要“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后圆修还解释了自己为何要住在树上,因为在他看来危险其实是由心而生的,只要内心坚若磐石,遇到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

  这种想法在当时来说,是颇有禅意的,白居易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当场拜他为师。此后,白居易便就经常与圆修往来,还在他的影响下悟出了两首妙诗赠给他,大家且看:

《赠鸟窠和尚》(其一)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其二)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从中年开始,白居易就受到了很多高僧的影响,所以他的诗作里经常透着一股禅意,这两首诗也是如此。

  第一首是表达对圆修的敬意。前两句写他平时的穿着打扮和形象,麻衣打扮、形消瘦骨,这是一副很精神的老者形象。后两句笔锋一转,写他平时的生活常态。他曾在碧树上居住,全天下都知道杭州出了个鸟窠僧师。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的禅意更盛。全诗的诗眼是一个“空”字,后三句都是围绕什么是空来写的。从念经、饮酒有些相悖的事,来诠释空的概念。从这首诗来看,白居易也认为为了追求佛法真意,不应该太在意形式。是醒还是醉,都是看心中是否明净。

  虽然这两首诗在白居易平生的作品里,算不得多高明,但此后这种与禅有关的思想,一直都伴随着他,让他写出了大量很有水平的禅诗。

  和白居易相处久了,圆修也视其为知己,两人多有唱和之作。后来白居易被贬至苏州,圆修也不想在杭州待了,回到福建老家。他依然不愿意在寺中生活,便在山旁自己垒了个洞,隐居于洞中。

  没事的时候,圆修会把以前白居易给他念的诗,都念给来往的行人听。这段诗人和高僧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些圆修的诗作来读,他自己的诗也很有水平,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