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易被误诊的“精神病”——自身免疫性脑炎

易被误诊的“精神病”——自身免疫性脑炎
2025年06月13日 17:56 新浪网 作者 最爱珠澳

  案例时间:

  数天前,20岁的周女士(化姓)突发言行异常,自诉耳边听到有人和自己讲话,不断说“杨某凡”,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杨某凡”不让自己睡觉等,整夜未眠。

  

  家人觉其精神异常,遂送至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遂邀请神经内科吴金辉主任医师进行会诊,经过详细的问诊后,了解到周女士1周前曾有明显头痛及可疑发热,吴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考虑其不除外病毒性脑炎或自身免疫性脑炎,于是立即安排患者转入神经内科病区进一步治疗,转入后予完善脑脊液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单核细胞异常升高,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出一种特殊的抗体-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抗体IgG阳性,这是抗NMDAR脑炎的典型标志,明确病因后,立即采取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控制精神病症状等对症支持治疗。好消息是,经过治疗,患者转入后第2天,幻觉已基本消失,能安稳睡个好觉,未再听到“杨某凡”,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最终好转出院。出院时,小周的爸爸为神经内科医护团队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表示由衷的感谢。

  

  科普时间: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在某些病因下,体内产生一些异常抗体,对正常脑组织产生攻击,从而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或综合征。通俗来说,就是身体的“防御部队”(免疫系统)把大脑当成了“敌人”,引发一系列症状,如精神异常、癫痫、记忆力下降等。

  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免疫系统异常:某些抗体(如抗NMDAR 抗体)攻击脑细胞。

  ✔ 肿瘤相关(副肿瘤综合征):如卵巢畸胎瘤、肺癌等肿瘤诱发免疫反应。

  ✔ 感染触发: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后发病。

  ✔ 遗传倾向:某些人可能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发病后有哪些表现?

  1.前驱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2.精神行为异常:幻觉、胡言乱语、攻击行为;

  3.癫痫发作:突发抽搐,甚至癫痫持续状态;

  4.认知障碍:记忆力、计算力、执行力下降,记不住最近的事情,严重时连家人都不认识;

  5.运动障碍:手脚不自主抖动、僵硬或舞蹈样动作;

  6.睡眠障碍:失眠、嗜睡、昼夜颠倒。

  如何治疗?

  免疫治疗(核心手段):

  一线治疗:激素冲击(甲强龙)、丙种球蛋白(IVIG)、血浆置换。

  二线治疗(效果不佳时):利妥昔单抗(靶向免疫细胞)、环磷酰胺。

  对症治疗:控制癫痫、改善精神症状。

  肿瘤治疗:如果发现肿瘤(如畸胎瘤),手术切除后病情可能迅速好转。

  预后如何?

  自身免疫性脑炎总体来说预后良好。大约80%的抗NMDAR脑炎患者功能恢复是良好的。早期接受免疫治疗和非重症患者预后较好。对于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病死率在2.9%-9.5%左右,少数患者完全康复需要2年以上。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据报道,有12%-35%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可出现复发,如出现复发或症状反复,应立即就医。

  温馨提示:

  由于症状与精神疾病高度相似,许多患者易被误诊为“精神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若身边有人突发精神行为异常,尤其是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务必及时至神经内科就诊,排查自身免疫性脑炎。请记住:有精神症状不一定是精神病,排除器质性疾病才是救命的关键!

  供稿人:吴树菁 李艳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