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果魏延镇守荆州,关羽去夺汉中,结局能否两全其美?

如果魏延镇守荆州,关羽去夺汉中,结局能否两全其美?
2020年08月12日 09:30 新浪网 作者 草民有话说橙子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蜀中谋臣张松法正的带领下攻占益州,然后趁曹操北归之际,在定军山斩杀了大将夏侯渊,进而击败前来救援的曹操,彻底占领了汉中,并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负责北面的防务。此时刘备坐拥荆州益州还有汉中,实力到达了顶峰。

  然而关羽虽然镇守荆州多年,但在公元220年还是被东吴孙权杀害,死在了魏吴两国的联合阴谋之下,从此蜀国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刘备虽然率军东征,但也没有夺回,反而在夷陵大败,一年后病死于白帝城。

  如果让魏延接替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去夺汉中,结局能否两全其美呢?

  

  关羽为五虎将之首,有勇有谋,武艺过人。当初刘备入川时,只带了魏延与黄忠,就是怕关羽、张飞太过强势,而带弱一点的武将可让刘璋放松警惕。刘备入川,文有庞统、法正,武有黄忠、魏延。

  而关羽的战力远在魏延之上,所以在攻打西川的时候,想必关羽必定也能一马平川,与诸葛亮等谋臣击败蜀中诸将,帮刘备稳拿成都。对战汉中就是对战曹操的势力,关羽如果也带谋士法正去,想必也能斩杀夏侯渊,平定汉中之地。

  此外,关羽如果被命为汉中太守,以关羽的才能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因为汉中与荆州不同,只要防守曹魏一方而已,不必考虑太多。关羽有勇有谋,可以说威名在此,曹军诸将必定要另眼相看汉中,不敢轻易攻取。否则被关羽反杀,又要让曹操头疼了。所以关羽去夺汉中、镇守汉中是绝对没问题的。

  

  关羽可以完美夺取汉中,那魏延镇守荆州就能完全胜任吗?其实不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魏延虽然做事稳妥,但仍然是个降将的身份,无法服众。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谋士诸葛亮,马良等的建议下攻取荆州南方四郡,开始扩大势力。关羽奉命攻取长沙,但遇到了老将黄忠,二人打的不分胜负。黄忠因为感关羽前日不杀之恩,射箭时放了关羽一马,因而被太守韩玄嫉恨,居然命人将黄忠斩首,幸亏魏延相救。

  但魏延救了黄忠后,却斩杀了太守韩玄,大开城门投降刘备,迎接关羽入城。就因为这样诸葛亮就十分生气,认为魏延是个不忠不义之人,料定日后必有异心。所以刘备如果命魏延镇守荆州重地,对荆州的将领来说,让一个杀主献降的人来做荆州统帅,岂能服众。更何况当时的“国舅”糜芳等人也在荆州,所以说不定都会内部闹出乱子来。

  

  第二,魏延虽然勇猛过人,却狂妄自大。

  魏延在拜为汉中太守时,曾豪言:“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但荆州的情形与汉中不同,荆州乃交通枢纽,战略要地。既没有山川险地可守,还要同时面对曹操与孙权的威胁。此时的压力估计要比汉中大很多。

  如果曹魏命大将如曹仁、于禁、庞德等率军而来,大军压境,在没有险关可守的情况下,魏延估计很难守住荆州。诸葛亮之所以命关羽攻取襄阳、樊城,就是想主动出击粉碎曹操的阴谋,“以攻代守”。魏延虽然骁勇,但如果独自硬刚曹魏名将,估计也不是其所擅长的。

  魏延为人也与关羽有的类似,作战勇猛,性格孤傲,所以也很可能会像关羽一样一意孤行,不听手下将领的良言。所以魏延镇守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第三,荆州与东吴相连,水路四通八达。

  如果作战,必定也要有水军的参与。而在刘备诸将中,只有关羽懂水战,魏延未必善于在江面驰骋。在刘备兵败长坂坡,逃亡江夏时,就是关羽率领船队接应,才让刘备免去一难。而魏延不善水战,那就给东吴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可以随意进军荆州,毫无顾忌了。

  孙权面对日益强大,并且占领益州与荆州,拿下汉中的刘备,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必定会命人索要,荆州不给的话,东吴方面肯定会武力解决。面对一个不善水战的将军,孙权岂不是高兴得很!

  

  第四,魏延虽然也很英勇,但职位与地位无法与关羽相比。

  关羽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可以说是除去刘备外蜀国第一人。孙权与曹操就是忌惮关羽所以才阴谋合作,孙权本想联合关羽对抗曹魏才命诸葛瑾过江说亲。虽然被关羽所拒绝,但如果换做魏延镇守,估计孙权都懒得说什么和谈,直接就率军杀过来了。

  如果魏延镇守荆州,关羽去夺汉中,结局能否两全其美?答案是否定的,关羽随刘备入川,攻取成都,汉中是没有问题的。然而魏延接替关羽镇守荆州,却是漏洞百出,并不是万全之策,是守不住荆州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