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们都喜欢逛超市,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孩子应接不暇,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更是让孩子兴奋不已。但小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就喜欢直接拿在手里,如果家长忽略的话,就容易造成尴尬。
3岁的浩浩跟妈妈去超市买菜,看到喜欢的小玩具车糖果,随手拿在手里而没有告诉妈妈。付完钱准备回家时,忽然听见“滴滴滴”的声音,超市经理赶过来发现孩子手里还有没有付钱的玩具,顿时来了火气,公共场合训斥妈妈和浩浩。
妈妈并没有跟经理大吵大闹,礼貌的制止了训斥:“经理您别生气,浩浩才不到3岁,我相信他是无意识的。是我当妈妈的没有教育好。我现在去付钱。浩浩,跟阿姨说对不起。”乖巧的浩浩跟阿姨道歉之后,妈妈便拉着浩浩去收银台结账,边走边告诉他:“在超市遇到想吃的、想玩的东西一定要告诉妈妈,而且必须付完钱才能拿走。”
周围的人对于妈妈的做法点头称赞。她既没有让超市人员把孩子定义为盗窃,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教育了孩子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并且整个过程中态度平和、有理有据,确实值得家长们学习。
的确,小孩子的无心之举不应该在公共场合被训斥,但是家长也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犯错,长大之后就真的可能犯下大错。
针对这类问题,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1、告诉孩子在外面不能随便拿东西
家长从小就应该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要问一下爸爸妈妈是否能拿。如果是别人的东西,就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不小心拿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跟别人道歉,并归还给别人。
2、尝试让孩子付钱
家长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尝试着让孩子付钱,家长在一旁协助。通过这种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之后,孩子会明白超市拿东西必须要付完钱才能回家,远比单单告诉孩子更有效。
3、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可以拿
年纪小的孩子,对物权主义的区分界限还没有清晰,但凡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家长要从小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得到,如果有喜欢的东西可以去争取,但不一定全都能得到,一定要用付出才能换取。这对孩子以后的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是良性引导的前提。
最后,心智和认知尚未完整的孩子,难免会犯错,且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作为大人不能太苛刻,以免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和阴影。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或影响到了他人,家长也一定要及时教育,以免小错变成大错。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