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麦积山上“释迦牟尼”与“罗睺罗”的一段「闻者落泪」的骨肉之情

麦积山上“释迦牟尼”与“罗睺罗”的一段「闻者落泪」的骨肉之情
2020年09月08日 21:03 新浪网 作者 言言言小鱼

  麦积山上的一段听者动容、闻者落泪的父子亲情,那是一段超凡脱俗的骨肉之情,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佛陀释迦牟尼和他的亲生儿子罗睺罗。

  

  大家都知道,佛陀成佛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叫乔达摩悉达多,虽然诞生在皇宫,自小养尊处优,衣着华丽,饮食丰盛,享尽荣华,但是物质享乐却没有让他感到快乐,直到有一天他走出宫门,在路上目睹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内心震撼无比,反复思考生而为人之真正意义──我从哪里来的?要往哪儿去?难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

  

  回到皇宫,眼前的一切虽然值得留恋,却已显得那么虚幻,他极想找寻解脱人间痛苦之至道,找寻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相,于是决定舍弃王位修行出家。这一年,佛陀二十九岁。他离开皇宫的时候,妻子耶输陀罗刚刚为他诞下儿子罗睺罗,佛陀悄悄地走过妻子的房间,看到妻子怀抱着儿子,本想上前道别,最终却停住了脚步,把心一横,抛开妻儿,夜半离家,之后一直苦行了六年。

  

  事后,耶输陀罗知道丈夫舍她而去,伤痛欲绝;儿子罗睺罗也因此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一眼,由母亲独力抚养成长。六年后,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成正果。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从南方的摩揭陀国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引来全城哄动,万人空巷,上自其父亲净饭王,下至释迦族所有居民,全都赶到城外欢迎佛陀,只有耶输陀罗和罗侯罗没有参与其中。对于佛陀夫妻与父子重逢这一幕,今按星云大师《十大弟子传》抄录如下:

  「是的,十多年不见丈夫的耶输陀罗,实在不愿在公众的场所见到佛陀。当然,这时耶输陀罗妃心中,比什么人都急于要见佛陀,但是,为了礼法、为了自尊,她不得不忍耐着。她走到宫中的一座高楼上,想从门窗的隙缝中先见一见被人迎接的佛陀。

  

  正在这时,十多岁的罗睺罗走来,对耶输陀罗说道:

  「妈妈!爸爸回来了!祖母(憍昙弥)叫我告诉你!」

  不太懂事的罗睺罗,这时怎样也想不出母亲心中的感慨,他只觉得母亲今天威严得令人不敢亲近,不过,这终究是自己慈爱的母亲,他又天真的问道:

  「妈妈!你看宫门口来了那么多的人,爸爸一定也在里面,爸爸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已经十多岁的孩子了,从他的口中还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人,这样的问话,听在耶输陀罗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大人的心里、大人的情感,做孩子的总无法完全知道。

  耶输陀罗颤抖着声音,一手抱着罗睺罗,一手指着遥远的宫门外,眼眶中含着泪水,回答罗睺罗道:

  「你看!在那一群沙门中,显得最庄严的就是你的父亲。」

  

  这时候的罗睺罗,两颗明亮的眼睛张得大大的,很惊奇的说道:

  「我不认识我的父亲,我所知道的唯有老王,还有最疼爱我的妈妈!」

  耶输陀罗含在眼眶中的泪珠掉下来,滴在罗睺罗的头上,她紧紧的捏着罗睺罗的手,退回自己的宫中。

  离开十多年的佛陀,耶输陀罗还是第一次偷偷的见到,这十多年来,像梦似的,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了。

  

  耶输陀罗此刻的心,像一塘池水投进一块大石头,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一点也不能平静,正在她哭着等的时候,佛陀察知她的心,匆匆和众人招呼后,就带着舍利弗和目犍连到内宫中探望她。

  

  一个是成了正觉的佛陀,一个仍是很年轻的美妃,像这样的相逢,为很多人所关心着,庄严的佛陀,静静的一瞬间,是同情、是怜悯、是慈悲的看着耶输陀罗。多情美貌的耶输陀罗,是爱,是恨,是千变万化的情绪交织在心中。耶输陀罗哭着,佛陀默然的立着,等到她那激动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她才觉悟到她和佛陀之间有一条不能越过的鸿沟,想到佛陀是佛陀,不会再用一些甜蜜的温言来安慰她,她这才拭干眼泪,扶着罗睺罗,在佛陀的足前跪了下去。

  

  佛陀很慢很慢的,一字一字的对跪在地上的耶输陀罗说道:

  「让你辛苦了,虽然我对你是抱歉的,但我对得起一切众生,请为我欢喜,我现在已达到历劫的本愿!」

  佛陀说后,又再看看罗睺罗,很慈和的抚摸着他道:

  「真快!已经长大了!」

  

  佛陀像是没有情感,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佛陀的话,佛陀的态度,就是开悟的舍利弗、目犍连,听了都感动不已!

  十多岁的罗睺罗,现在不知怎样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爸爸吧!那么神圣庄严的佛陀,自己实在不好意思出口;称呼佛陀吧!不知应该不应该。看到那么多沙门比丘跟随着佛陀,聪明的罗睺罗心中想着:佛陀已不是我一人的父亲了,佛陀是一切众生的大慈父!

  才十多岁的年龄,就甘愿把自己一人的父亲奉献给一切众生作大慈父,多么有善根而不平凡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麦积山133窟内,便看到这组佛陀父子造像,这是在佛教雕塑艺术中难得一见的表现佛陀作为父亲对儿子罗睺罗的慈爱的造像。佛陀看到儿子长大了,内心感受必然复杂无比,造像中佛陀的手柔和地垂下来,几乎触碰到罗睺罗的头上,而罗睺罗双手合十,闭上眼睛,恭敬虔诚地站在父亲身旁。父子之情,超凡脱俗,千言万语,尽在无声。佛陀并没有将入世的财富留给儿子,而是将出世间的宝藏都交给了他,我们都知道,后来尊者罗睺罗成为了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跟随父亲弘扬佛法,名留青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