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清末民初的“海底捞”,锅中鸡腿、牙签都有,“捞”啥全凭运气

清末民初的“海底捞”,锅中鸡腿、牙签都有,“捞”啥全凭运气
2020年08月15日 00:17 新浪网 作者 钟情三农1

  清末民初的这个“海底捞”同咱现在的“海底捞”自然是没啥关系的,其实他是当时老北京城的一种特殊的“自助餐模式”,叫做——“瞪眼儿食”。

  不过,就象形来说,我觉着,人家清末民初的那个“瞪眼儿食”倒是更配“海底捞”这名儿呢。一大锅子冒着热气围着一群的人,锅中有鸡腿有牙签,在滚汤中若隐若现,“捞”啥全凭运气,捞上点荤腥便是中奖了,颇有那在“海底捞”点啥的味道。

  “瞪眼儿食”的吃法在清末民初的老北京贫民中最为盛行。大多在火车站、运煤站、天桥、四牌楼根底下这些人流大,穷苦力多的地界。小贩挑一扁担,一头是炉子大锅,一头是碗筷箩筐,流动经营。挑子往地上一放,大锅一支,便是摊位了,不需要桌椅。大锅一支,食客们争先恐后地上前,将冒着热气的大锅团团围住,大多自带着干粮,就等着“配菜”来了。

  这大锅里都有些啥?主要有这么两种来源:

  一种是从猪肉铺子买的边角料,出售“瞪眼儿”食的小贩等着各处的猪肉杠子把好肉全运走,剩下一些零头碎脑下脚料,各种下水,买回家改刀切成小块一股脑炖成一锅。

  一种则是大酒楼的残羹剩饭,甭管荤素凉热,一股脑地倒在一起。这种较前一种菜肉的类型多,鸡鸭猪牛羊都有,牙签、烟头也附送,成本更是低廉。

  所以,捞上点啥,全得凭自个的运气。想捞点好物件,就颇像“海底捞”点啥的味道。

  那人家为啥叫“瞪眼儿食”,没叫“海底捞”呢?

  因为吃的时候,不管是老板还是食客都得瞪大了眼睛盯着!

  “瞪眼儿食”的收费方式有点类似于现在“数签子的麻辣烫”,是计数的,每夹一筷子收一个子,不管夹到什么都得算钱,也不能回锅反悔,哪怕夹到的是一根牙签,也得买单,那若是运气好了,夹到个鸡腿啥的,那也还是一个子,不能多要。

  所以,食客得瞪大了眼儿瞧,寻找滚汤中若隐若现的肉块,总不能花了钱夹几根牙签烟头啥也没吃上吧;摊主也得瞪大了眼儿瞧,生怕有人多夹上一筷子,一眼没看到,就少收钱了。手里算着帐,眼睛还能同时盯着另外几位正吃着的主,就算眼睛瞪酸了也不敢眨眼赔了生意,你瞧人家容易嘛!

  剩菜残羹也得抢着吃?

  在那样动荡的年月,很多人都为生计所迫,“瞪眼儿食”只不过是特殊年月的特殊产物罢了,虽然不是什么美味,终归是让穷苦的老百姓见到一点荤腥的方式。

  解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瞪眼儿食”这种特殊的“饮食文化”便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了。偶然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作为看客,还是颇有些意趣的。

  我是,每天在这里与您分享我的美食生活。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就请关注我,也期待您的点赞,收藏和转发给更多的小伙伴。您的肯定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