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宝宝走路早晚与智商挂钩?宝妈别再上当了,过早走路不是好事

宝宝走路早晚与智商挂钩?宝妈别再上当了,过早走路不是好事
2020年10月21日 14:19 新浪网 作者 小楼亭

  前几天,看到小区里溜娃的家长们在一起讨论孩子走路的事情,想必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能跑,能跳,能独立思考的人,要经历很多个成长阶段,而走路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大运动。

  在众多家长探讨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走路的时候,只见一位宝妈炫耀地说:“我家宝宝特别棒,五六个月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站着,如今十个月了,都能自己扶着把手走几步了,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其他家长听了表情各不相同,有的表示羡慕,有的则不以为然。而作为儿科医生的邻居张阿姨听了之后不禁摇摇头。

  跟上去问了究竟,才知道,原来宝宝走路早晚其实真的与智商无关,但是很多宝妈总是习惯性地把这两点联系到一起,反而忽略了过早走路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通常来说,孩子一般在12个月,也就是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学走路,但是真的能在一岁时就走得很稳的孩子并不在多数。

  只要孩子在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有早有晚而已,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只有在18个月以后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家长才有必要带孩子就医进行检查。

  孩子学会走路早晚与哪些因素有关?

  1.性格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性格,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内向,胆子小,不敢去尝试,所以面对站起来走路这件事,就会有些恐惧,会害怕因为站不稳而摔倒。

  这样一来,因为不敢尝试的原因,内向的孩子走路就相对来说会晚一些。

  而那些性格大大咧咧,比较活泼的孩子,则很喜欢去大胆尝试,喜欢表现自己,只要身旁有人协助,很快就能站起来走路,也就会更早地学会走路。

  

  2.身体的协调能力

  在学校或者是工作场合中,很多人会很恐惧集体活动,比如跳舞或者是做操,因为总会慢半拍,跟不上节奏,就显得比较尴尬。

  其实这类的人就是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也是如此,因为在走路的过程中需要身体各部位相互配合,协调好腿,胳膊与脚之间的动作连贯性,才能更快地学会走路。

  而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学走路就会更容易一些,协调能力差一些的则走路时间也会晚一些。

  当然,身体协调性与智商是没有关系的。

  3.腿部力量

  显而易见,走路更需要的是腿部的支撑,所以腿部的力量很重要,只有腿部肌肉的力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对学走路更有帮助。

  

  一些孩子发育得比较好,腿部更有力量,也就更有利于学走路,因为腿部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宝宝整个身体。

  而一些孩子腿部力量比较弱,反而会更擅长爬行,当然这也是一项很有好处的运动。

  过早走路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就像上文中的宝妈一样,觉得自己的孩子那么早走路是一件好事,其实并不是,孩子每项大运动的发展都有特定的规律,违反规律自然是没有好处的。

  1.孩子容易罗圈腿

  当小宝宝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都会摇摇晃晃的站不稳,这也是对这项运动技能掌握得还不熟练的缘故。

  但是如果宝宝过早走路,此时骨骼发育还不成熟,骨头很软,腿部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过重的重量,那么就会容易导致腿骨变形,形成罗圈腿。

  

  2.危害视力

  说到这点,想来一些家长会有疑问了,走路不管怎么说都用不到眼睛,怎么会危害视力呢?

  但其实宝宝在一岁以前,眼睛并没有完全发育好,其实是看不清楚太远处的物品的,而过早地学走路,孩子因为想要看更远的地方,就会调整眼球的聚焦,从而影响视力的发育。

  3.孩子变成驼背

  跟第一点有相同的原理,孩子在小的时候身体内的骨骼发育不完全,骨骼中的钙含量比较少。

  

  所以过早地让宝宝直立行走,孩子的脊椎和背部力量不够,就会形成过大的压力,孩子就容易形成驼背。

  其实,家长希望孩子凡事都有个好起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急着“拔苗助长”,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非但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反而容易给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