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浅谈铁路的军事应用:加快整个战争节奏,军队机动性获得极大提升

浅谈铁路的军事应用:加快整个战争节奏,军队机动性获得极大提升
2020年08月27日 08:19 新浪网 作者 青柠之娱乐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1830年9月15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人类历史从这一天进入了铁路时代。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驾驶着他发明的“火箭”号蒸汽机车,拖带了一节坐满30位乘客的车厢,包括他自己和助手总计32人,从曼彻斯特出发,成功将乘客送到利物浦。此番发明震惊了世界,人类从未有如此快速的运输方式,9年后,这条铁路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全世界最早投入运营的铁路,又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投身到军事行业中的铁路。

  

  (1830年,世界上的第一辆火车被发明出来,并且成功的运用在运输中)

  军事铁路的最初应用

  1839年,英国境内发生了民众暴乱,当时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组成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时间并不久,许多民众在当地发生暴乱。曼彻斯特就是其中的一座城市,城市里的居民叫嚣着革命。来自爱尔兰的英军第10步兵团为了镇压这些革命群众,在利物浦下船以后,立刻乘坐火车赶赴到曼彻斯特。这段50公里的路程,按照正常行军,至少也得需要两天的时间,可是如今乘坐火车的士兵仅仅花了2个小时就抵达曼彻斯特,这令英军的指挥官查尔斯·奈普尔将军对于铁路大大的赞叹。

  

  (克米亚战争中的第一条军用铁路,出港口时,还需要马匹助力)

  更为奇妙的是,奈普尔将军发现,由于当时的火车可载人数并不多,所以步兵团只能分批次前往曼彻斯特,先遣部队乘坐早班火车抵达,而后续部队需要乘坐晚班车抵达,这让曼彻斯特暴乱的群众以为英国派了两个军团前来镇压,很快就束手就擒了,这让奈普尔将军的镇压任务很轻松的就完成了。

  此后的20年里,铁路的军事价值日益显现。1855年,英国人在巴拉克拉瓦港建立了一条通往塞瓦斯托波尔前线的铁路线,这条长达约7英里的铁路成功的运用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在战争中运用火车铁路,尽管它建造的十分原始。显然,这种十分原始的铁路绝对算不上一条现代意义上的铁路,但它仍然为英军的后勤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几乎一天的运载量可以达到700吨。如果采用传统的运输方式,牲畜和人力配合的话,这700吨的运载量将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数字。

  

  (即便是汽车在一些恶劣地势环境或者恶劣天气下也很难运输,铁路则可以完美的改善这一点)

  历史学家阿德里安·格雷戈里说过:“不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1914年——1918年的各国首都城市,都无法离开铁路,甚至无法想象没有铁路的情况。”1870年的普鲁士军拥有能力远超敌方的参谋部门,通过在国内四通八达的战略铁路运输网,在普法边境快速集中兵力,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开头棋差一着之后,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就再也没能恢复过来。从此人们的心中就深深记下了这样一个教训:双方准备战争的时刻,军队的部署速度极端重要,而且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对手。20世纪60年代,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学家A.J.P.泰勒甚至认为,在1914年7月危机期间,战争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动员计划的僵硬化使得政府丧失了灵活性。他表示这是一场被火车时刻表强加到政治家头上的战争。然而这一点对铁路发展史而言,是一个出乎意料的高潮。虽然有一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观点确实是反映出了一部分事实。德国在实施施里芬计划,既依靠战略铁路,在国内集中兵力在西线击溃法国,然后再转移挥师东下对抗俄军。

  

  (1914年,满载新兵的火车正要离开巴黎东站。至此,法国已经动员了290万平民参加战争)

  巴黎东站

  1914年战争真正爆发时,铁路在支援前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德国有着国内四通八达的战略铁路运输网,那么法国人也不能输给德国。法国的巴黎东站则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如同士兵离不开部队,火车同样也离不开车站。巴黎东站是巴黎的两大火车站之一,它是通往西线的门户。庞大的火车站里装满了火车,每一辆都可以运输成百上千的士兵和物资。一场战争的进行,取决于一个高效的运输系统是否能够将人员、弹药、食品和邮件等物资从国内运送到前线,有时候还需要轻轨运输。铁路有些时候也运用于运送战士们回家度假。一旦战事需要,铁路还要承担起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任务,比如在1918年3月鲁登道夫攻势前夕,德国将好几个师从俄国前线调到法国进行重新部署。因此,法国人拥有像巴黎东站这样的大型火车站就具有了相当高的军事价值。

  

  (1914年8月,人群目送军人从巴黎东站出发,它是军队赶往东方战线的主要中转站)

  1914年秋天,许多来自战区的难民抵达了巴黎东站。一名妇女记录到:“一队队可怜人,他们带着自己仅有的财物,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让人伤心的景象了。”当时巴黎东站和北站都处于军事管制状态,难民潮过后,几乎就看不到一般平民出现在火车站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需要回家度假,或者返回前线的大批士兵。

  

  (强大的铁路运输,一天之内可以运输上百吨的物资)

  1916年末,巴黎东站每天人流量高达6000人次,每天都有五列休假火车进站,同时,还要发出六列开往前线的火车。可见战争的激烈程度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同时火车站的出现,除了促进了战争的进程,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巴黎东站和其他车站周围出现了大量的官方或非官方的建筑群,建立了一些宪兵哨所、小卖部、酒吧、妓院(包括大量的流莺)和黑市等场所。这样的情景不但发生在巴黎,同样在伦敦、柏林以及整个欧洲地区的其他大城市也有发生,志愿机构迅速增长,在巴黎东站和其他地方,美国红十字会开设了许多“士兵餐厅”。

  

  (铁路的出现以后,战争的残酷性也成倍的增长)

  成倍增长的残酷度

  铁路的出现可以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无论是运输还是迁移,都比之前的交通方式快上了许多,但是铁路的出现,也同样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而且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确实铁路并不是武器,它并不能像那些枪械、炮弹一样,给敌方直接造成杀伤,而且武器的杀伤性越大,战争死亡的人数也越多。但是这也仅仅是在一场战争中对敌的杀伤而已,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真正战争的残酷性不仅仅是取决于双方军队的杀伤力有多高,更取决于军队的机动性。

  

  (甚至铁路的出现以后,还研制出了铁道炮等,尽全力的将铁路运用在战争中)

  在工业时代之前,陆地部队的机动性最快的也只有马匹能够输送,更多的还是依靠士兵的双脚移动,人力和马力的运输毕竟有限,而且每一次使用马匹运输时,还得带上一大部分草料(马的饲料),这不仅占据了一部分的运输空间,而且也提高了运输成本。所以在前工业时代,一般的陆军的机动力天然受限,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加强后勤体系系统的建设,比如选择更好的马匹,减轻武器的重量等,但是即便如此,军队行军速度慢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前工业时代,战争物资的运输主要都依靠马匹和人力,战争的规模也很小)

  所以在前工业时代,军队的机动性弱,所以战争的节奏也很慢。在铁路出现之前,部队需要大规模的远距离投送所耗的成本是非常惊人的,甚至这个成本很有可能超过战争胜利的收获,所以在之前欧洲战场上的战争双方打仗也有一些“潜规则”的。既有限地打一仗,谁觉得打不过了认怂了就投降,有点类似于双方比武,点到即止的感觉。这是因为再打下去,无论是战争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将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这是一辆在美国内战期间的火车机车,可以烧煤炭和木炭)

  但是铁路的出现,却将这一“潜规则”彻底改变了。原本的运输工具是依靠马匹等,现在却改成了火车铁路,铁路的运输能力比马这种载具要强的多,而且火车所使用的化石燃料的成本也要比马吃的饲料草料的运输成本低很多,可能在相同的远距离运输中,马队中有三分之一的马需要运输草料,而火车几十节车厢,可能一节车厢用来运输燃料即可,剩下的全部用来运输士兵和物资,这个运输成本就低很多了。

  既然铁路使得双方军队的机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么打起仗来也能随心所欲的调遣自己的士兵和物资,是战争节奏大大加快了,普鲁士军队的总参谋长毛奇就发现了火车铁路强大的运输能力,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普鲁士国内就已经修建起四通八达的铁路,能够在国内迅速的往边境调遣兵力。如果是以前,两个国家在边境打仗,国内的援军需要缓慢的移动过去,一天就只能来1000人,那么军队的指挥官就会考虑种种因素,援军的支援速度、支援物资、手上的兵力等等,安排战术也是极小心的,两个国家都是慢慢打仗,可能一天的战斗下来死伤也就几百人不到。但是火车的出现,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能够在一天只能在边境迅速的集结10万人的能力,也就是说,战争的规模可以在一天之内变得庞大,那么战争的节奏往往会迅速提升,同时也会变得更加血腥。

  

  (在战争中,破坏敌人的铁路也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方式,可以大大减缓敌军的支援进军速度)

  铁路的出现,让战争的规模瞬间被放大,大到一些旧时代的指挥官们目瞪口呆,完全无法适应大规模、快节奏的战争,于是出现了许多大败的战役。铁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也已经凸显,但是对于士兵来说不知道那一辆是通向死亡的列车,还是国家的包围之路。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有在列车上的逐渐扑来的蒸汽味和煤炭味,以及尿骚味混杂期间,才能够感觉到片刻的安心。(当时的列车上并没有厕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