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2020年04月10日 23:58 新浪网 作者 柳飘飘飘走了

  (提示:这篇报道包含与性侵、暴力行为、非法拘禁、未成年人遭受虐待相关的内容,存在触发部分人士心理创伤的可能,请原则性阅读。)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标题里的这位“总裁父亲”,叫鲍毓明。

  看履历,法务高管、知名律师,十足功成名就的社会精英,却涉嫌性侵14岁的“养女”李星星(化名)长达三年。

  这期间,李星星多次自杀未遂,每次主动报警,最后都因为一些原因,不了了之。最近的一次立案后,已经半年多没有动静。

  直到最近,因为一篇报道,触目惊心的事实被曝光了众多令人发寒的细节——

  2015年跨年夜,李星星被第一次强暴,那时她刚满14岁。

  第一次兽行后,鲍毓明收走李星星的手机,把她关在家里,给她播放未成年人性题材影片。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报道来源:南风窗

  鲍毓明对她有一套完整的说辞:这是正常的;说出去大家先讨厌你;别人都是坏人,我对你最好。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报道来源:南风窗

  鲍毓明在警方要求的保证书上写,“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报道来源:南风窗

  舆论被引爆了,可以想见,事件会被重新调查。

  没更多事实证据出现之前,飘本不想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

  谁料,恶心人毫不吝惜继续展露着卑劣——

  今天,鲍毓明回复了。

  从未以“养父女”关系相处。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我对她百般疼爱,她恩将仇报。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奇怪,这话不前后矛盾么?

  从来都不是养父女,那请问一个有钱有势的老男人,有什么契机和理由对贫寒家庭的小女孩百般疼爱?

  而言下之意,难道是想往“两厢情愿,后来翻脸”的方向带?

  这直白嚣张的“骚操作”,不能不让飘深思:

  是在怎样的环境纵容下,涉及未成年人性侵、恋童癖的嫌疑人,可以如此有恃无恐?

  又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这是在把未成年人,置于多么危险的境地?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鲍毓明如此回应,公关上看并不高明。

  只能说,它透露出一股,在法律目的上精明的险恶。

  先抛去养父女的关系定性。

  并且,李星星叙述中的第一次性侵,是发生在她14岁(满足不论情愿与否,都属强奸幼女的年龄)之后的。

  此人能如此理直气壮,是否是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钻空子。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先否认——事情并不是她说的那样。

  那你来说?

  那说来话长……

  呵呵,明显,是想把事件,往“正当恋爱关系”“你情我愿”上引。

  且不说,根据目前女孩透露出来的信息,“你情我愿”的说法有多扯淡。

  退一万步,对未成年人实施蛊惑性的性行为,这种情况,就不罪恶?

  在性侵这件事上,在绝对的暴力面前,未成年人实际上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态度的。

  或者说,任何态度都极大可能是成年施害者诱导、威胁、精神控制、社会控制的结果。

  所以腆着脸说什么要星星不给月亮,曾经百般疼爱,纯粹是砌词。

  哪怕她完全信赖的叫你叔叔,对你笑,她不懂啊!

  问题根本在于,你做了什么。

  《信笺故事》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平静而残忍的故事。

  詹尼佛是一个未成年性侵受害者。

  但二十几年来,她一直把性侵犯,称为她的“第一个男朋友”。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十三岁那年,她被送进了G太太办的夏日训练营。

  在那里,她遇见了比尔,一个四十多岁的已婚男人。

  比尔和G太太,都是极具性格魅力的成年人。

  十四岁,害羞内向、家庭环境压抑的詹尼佛,爱上了这两个闪闪发亮的成年人。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她一直以为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却发现,美好的只有开头。

  一直到48岁,詹尼佛都订婚三年了,她妈妈第一次看到她写的文章。

  发现了她秘密的“第一个男朋友”。

  这场“初恋”真实的恶臭面貌,才浮出水面。

  原来现实的比尔,和记忆里的比尔,根本不一样。

  成年人眼里的比尔,和孩子眼中的比尔,完全不一样。

  在母亲的引导下,詹尼佛慢慢找回了童年记忆的真实面貌,慢慢和童年的自己,建立了对话。

  原来,比尔一直通过各种语言、心理上的诱导,对14岁的詹尼佛,进行侵犯。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利用詹尼佛对父母的叛逆心理,提出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庭的构想。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利用詹尼佛渴望自己变得成熟特别,摆脱“隐形人”处境的心理。

  向她提出越界的要求。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成年之后,认知逐渐完整的詹尼佛,不是没有对这件事产生过迷惑。

  但,她恐惧“未成年性侵受害人”的身份。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除了认知水平,大环境的不支持和不理解,可能才是珍妮佛选择独自消化这件事的主因。

  多年之后,在未婚夫质疑是强奸的追问下,她才愤怒而支支吾吾地说:

  “那是70年代,没人会谈论这种事!”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信笺故事》中,詹尼佛讲课的一段台词,看似无意,实则意味极深。

  她把自己由本性极度害羞,转变为在成年世界中游刃有余的经历,作为成功经验分享。

  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善于“适应生活”的变色龙。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这是在暗示,看似社会化程度极高的詹尼佛,实则在那段童年经历中,成为了一个拥有高度心理保护机制的人。

  因为无力反抗,她试图把这段经历中作呕的部分抹杀掉。

  把这场灾难定性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特别的经历”。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受害者这种无可奈何的心理选择。

  让她们,成为了施害者们的“共犯”。

  所以,对于什么和未成年恋爱性关系的正当性。

  别信。

  施害者拿这个名头出来洗。

  最好是一盆滚水泼回去。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所有把强奸往正当恋爱上引导的论调。

  后面一定会给受害人扣一顶“家庭纠纷”“情骗”“仙人跳”等家务事的帽子。

  “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句话,成了各类施暴案件中,施暴者们屡试不爽,削弱事件严重性的手段。

  如此帽子一扣,让本来话语权小,发声欲望弱的受害群体,更加失声。

  未成年人,本来就是话语权极小的一个群体。

  性侵受害者,又是一个发声成本极大的群体。

  双层身份一重叠,基本就掐住了他们的喉咙。

  希望大家都记住一句话。

  对于性侵受害者,尤其是未成年性侵受害者来说。

  他们的沉默,永远值得理解和心疼。

  他们的发声,永远值得赞美和珍惜。

  性侵受害者,要开口,首先,得过得了自我那一关。

  强暴,为何定性为暴?因为暴力,是这种行为重要构成成分。

  心理上的耻感、身体的痛苦,双重压迫,大部分强奸受害者,都会有创伤性应激障碍。

  为了不让精神走向崩溃,求生欲望往往会让受害者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沉默和封闭,进行自我疗愈。

  宁愿自我伤害,都没有发声的能力。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且,这种阴影的长度,往往贯穿一生。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过了自我这一关。

  又要开始考虑外界那一关。

  由于强暴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

  性侵受害者,是一种极易受到二次伤害的群体。

  社会环境,包括媒体、社交网络等对性侵受害者的好奇、兴奋和消费。

  往往会成为性侵受害者二次伤害的最大元凶。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性侵”二字。

  热搜前几位,基本都是消费性情主角的内容。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媒体对性侵案件的描写,为了“把故事讲好”,也会选择绘声绘色的口吻化叙述方式,暗合大众的猎奇心理。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跨过了社会舆论压力这一关。

  到了报案、受案、立案这一关,又是一个高门槛。

  知乎法律大V @叶东杭曾科普过遇到强奸如何处理。

  整个流程,从取证、到立案、到诉讼。

  可以说,没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根本不行。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首先是,强奸案的证据很容易丢失,也很容易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立案。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包括现场的搏斗痕迹,伤痕,以及身体和现场的毛发、皮屑、体液等。

  叶东杭律师建议受害者第一时间到医院做全身性身体检查,留下证据。

  但现实是,大多数受害者,出于心理或现实原因,都没有这种条件。

  问询环节,也极容易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叶东杭州律师举例了几种容易被认为谎报的证词。

  包括无法描述作案人的体貌特征、无法客观描述事情发展的顺序和细节等……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要求清晰地记清楚罪犯作案的情形、细节、过程……

  口头叙述,加强记忆。

  对于受害者来说。

  在心理层面上, 基本上相当于你被捅了一刀,不仅要在痛苦中记住痛苦的形状和细节。

  还要自己拔刀子,堵住伤口,前往就医。

  有可能无立案的心理压力,又会成为第三次重创。

  若不是有一定心理素质的成年人,在遭遇了这种事后,可以说根本就无法独立处理。

  更别说心理承受能力更低、社会能力更差的未成年人。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飘飘为什么说,都是恶劣至极的性侵犯罪,但受害者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依然不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这更容易演化为一场对“女孩”的围剿。

  一时疏忽,或者缺位的监护人;

  道貌岸然、伪装得当的“有心人”;

  不懂发生了什么、无法逃脱、更容易“失声”的受害者;

  每个环节都不难复制,都算不上,“很少发生的个例”。

  一旦连通了,就是惨痛悲剧。

  林奕含的朋友曾这样描述她——

  你是内心经历过核爆的人。

  什么意思?

  成年人遭到性侵,起码可以瞬间判定这就是侵害,我应该怎样坚决去做。

  而未成年人,由于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再加上性教育的缺失,他们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明确自己遭受了什么。

  尤其那些打着爱的名义接近的“叔叔”“爸爸”“老师”。

  侵害了他们,还挑他们的问题,使他们陷入我是不是做错了的疑问里。

  《信笺故事》里,已经48岁的詹妮弗,是成功的纪录片女导演,拥有和年龄匹配的丰富阅历、独立强大的内心。

  但面对母亲从她的年少作文里察觉到不对,势要追根究底的态度。

  她的第一反应,依然是,“你就不能让我好好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吗?”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当未婚夫了解始末,说出来自成年人的判断:这是强奸。

  詹妮弗无比愤怒——

  我不需要你或者任何人称我为受害者

  我不是受害者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我怎么能是受害者呢?

  承认自己是受害者,太痛苦了。

  当真相无法承受,人们才会选择躲进故事里。

  篡改回忆、试图制造那些“让自己美好一点点的幻觉”,是一个弱势女孩的自救、自我保护。

  是彻底崩溃前,能够得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写道:

  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以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沉默着接受,已经需要用尽力气。

  我们应当理解,主动张开口讲话,有多难,需要多大勇气。

  可是,很多人,在这个环节里。

  在漠视受害者的勇敢、恐惧、痛苦。

  有意、或者无意地。

  那些事情,太需要勇气——

  坐在笔录间的每次回忆;

  为了立案必须保留提供的每个“证据”;

  以及必要时候,为了被看见、重视,而成为报道的主人公,被讨论的对象;

  无论善意恶意,其实都是对受害者的一种“二次伤害”。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更别提,只要性侵案,一定会出现的类似声音——

  “她应该一开始就马上报警啊。”

  “为什么要和一个陌生男人独处?”

  “你别提强不强暴的,我们不管。”

  受害者们顾不上为这些喊痛,并不代表这些伤害不存在。

  一个曾试过用各种方式,弄清这个世界、向这个世界求助的孩子。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一个主动报案、多次碰壁,甩着自己巴掌,也要配合做完不知道第几次笔录的14岁少女。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报道来源:南风窗

  真的已经比大多数人,都要清醒勇敢。

  飘飘无法忘记,在《南风窗》的报道、少女写过的文字里,都提到过的。

  那唯一一抹,陌生的、温暖的善意。

  “姐姐不需要你回报什么,这是姐姐欠你的,因为我们不够勇敢。”

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报道来源:南风窗

  但,要怎样才算勇敢?

  在一件定性为社会的悲剧里,受害者做的,其实已经足够多。

  其他人呢?

  查下去、关注下去。

别让又一个无法长大的孩子,倒在反抗和自救的路上。热搜上的她,比我们都勇敢

  我原谅了他,因为这样我才能活下去。

  你们不能原谅他,因为这样其他女孩子才能活得下去。

  林奕含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一起保护她发声的勇气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性侵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