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2019年12月05日 23:27 新浪网 作者 流年读史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席卷秦王朝的大起义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次第爆发。而在巨鹿之战中,楚霸王项羽领导诸侯联军十数万人,同秦军主力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大军展开决战,这样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战役的胜利,也彻底宣告了大秦王朝的名存实亡。于此同时,另外一支农民起义军则由刘邦率领,趁虚而入关中,最终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王朝宣告灭亡。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而在占据了咸阳之后,刘邦本人兴高采烈。如若依据楚王所定规矩,刘邦当相王关中。但此时他的谋士张良却提醒刘邦,需要封闭府库,以待项羽。而究其原因,则就是刘邦实力弱小,项羽则通过巨鹿之战,不仅仅实力大增,而且还确定了在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此时此刻,螳臂当车,无异于自取灭亡。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而作为领袖的项羽,对于刘邦占据关中,欲王关中之事,自然也是勃然大怒。意欲发兵攻打刘邦,但是奈何项伯与张良交好,当夜便将此消息告知了刘邦。在刘邦许以儿女亲家之后,项伯回到项羽营内,为刘邦美言,项羽方才决意放弃。但是项羽的谋士范增则想除之而后快。于是,一场鸿门宴便在鸿门设下。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而刘邦也不得不往,此行中刘邦一行人包括了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在宴席之中,既有刘邦对项羽表达的臣服之心,亦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更有最后刘邦等人在樊哙“以目瞪之”下借口如厕的仓皇而逃。

  但其中有一个细节,那便是作为刘邦谋士的张良,并未如刘邦等人一般仓皇逃跑,反而是泰然自若的留在了项羽营中。那么为何张良敢留在项羽营中呢?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首先这与张良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与刘邦出身贫贱不同,张良其家可谓是世代勋贵。《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祖先为韩国人。其爷爷、父亲更是连相五朝。“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仅爷爷、父亲便连相韩国87年之久,可见张良之家在韩国的影响力。而在秦始皇嬴政灭韩国之后,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张良的世家荣耀也不在荣光。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作为丞相后裔,更作为韩国望族的后代,当亡国亡家之恨充斥心中,他的心中自然想的便是复仇。于是他毁家纾难,弟弟去世都不安葬,更是倾尽家资,亲自前往东方拜见仓海君,与他商定谋杀行动。而在博浪沙,他招来的大力士,打造的120斤大铁锤,目标直指秦始皇的东巡车队。

  虽然此举之中,秦始皇由于早有准备,并且经常换乘座驾,也导致了博浪沙的刺杀行动失败;但是投椎刺秦之名,也让张良一时间为天下知。五世相韩、投椎刺秦,作为名士,项羽自然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诛杀张良。

  鸿门宴上,刘邦一行人狼狈而逃,为何张良却敢于留下?

  其次便是张良的胆识。正如刘邦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不如子房。张良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指挥若定的不世出的人才,他对于项羽,这位楚霸王有着深刻的认知。他知道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知道项羽,勇武而无谋。也正是知己知彼之间,才让张良敢于留在 项羽大营之中。

  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