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诺言,情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因为你是在让孩子从他们自己的行为中学习。”
“要记住,只有你不再唠叨、提醒和说教时,这种方法才管用。”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孩子不听话,你是不是也试过吼到嗓子哑、罚到心累,却还是管不住他们的小脾气?
别急,今天这篇文章要给你10个科学管教法——不靠唠叨、不用责骂,就能让孩子乖乖听话,还能学会为自己负责!
就像简·尼尔森说的,真正的管教不是父母唱独角戏,而是让孩子从自己的选择里找到答案。

1、自然结果
孩子做了错事,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孩子体验他们行为的自然结果。
就像大自然一样,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简单又直接。
比如:
天气冷了,孩子犟着不穿外套,与其唠叨个不停,不如让他自己冻一下。
冷风一吹,孩子自然就知道穿外套的重要性了。
或者,孩子吃饭不好好,浪费粮食,那就让他饿一顿,下次吃饭肯定会珍惜粮食。
效果: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孩子直接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不用大人多说什么,他们也能明白道理。
而且,孩子不会觉得父母在“惩罚”他们,更不会伤到他们的自尊心。

2、逻辑结果
如果自然结果不太适用,或者需要我们来引导,那就试试逻辑结果。
这是我们给孩子设定的,跟他们错误行为相关的后果,要合理,还要有教育意义。
比如:
孩子玩玩具乱扔,弄得家里乱七八糟,那就暂时把玩具收起来。
让他们知道,不好好收拾玩具,就没得玩。
再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那就让他们自己把墙擦干净,或者暂时不能用画笔。
效果:
逻辑结果的好处是,让孩子明白做了错事,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而且,这个后果要跟错误行为有关联,孩子才能明白自己错在哪,以后该怎么做。

3、冷静角
孩子闹脾气、情绪失控的时候,别跟他硬碰硬。
试试冷静角,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冷静一下,反思反思。
做法:
在家里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小角落,可以是小沙发、小帐篷,或者只是一个铺着垫子的地方。
孩子闹情绪的时候,温和地引导他们去冷静角待一会儿。
时间不用太长,几分钟就好,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情绪平复下来。
冷静的时候,别跟孩子说话,让他们自己静静。
等孩子平静了,再好好沟通。
效果:
冷静角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孩子学习管理情绪。
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反思自己的行为。

4、取消特权
孩子有些“特权”,像是看电视、玩游戏、出去玩等等,如果他们犯了错,可以暂时取消这些特权,让他们知道“不好好表现,就要付出代价”。
注意:
取消特权要跟错误行为有关,比如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可以取消玩游戏的时间。
时间要适度,别太长也别太短。
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取消特权,取消多久。
如果孩子表现好了,也要及时把特权还给他们,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效果:
取消特权能让孩子明白,想要享受权利,就要承担责任。
让他们知道,要遵守规则,好好表现,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5、忽视轻微的不良行为
孩子有些小毛病,比如为了引起注意故意发出声音、轻微的捣乱,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试试“忽视”这一招。
有时候,你越理他,他反而越来劲。
方法:
对于这些轻微的行为,大人就当没看见、没听见,不理睬。
孩子发现这样做没用,自然就会觉得没意思,慢慢就不做了。
提醒:
“忽视”不是万能的,像孩子做危险的事、伤害别人的事,肯定不能忽视,必须马上制止。
“忽视”只适用于那些不严重、不危险,只是为了吸引注意的小毛病。
效果:
“忽视”的好处是,避免了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无谓争斗”。
有时候,你越是跟孩子对着干,他们反而越叛逆。
“忽视”反而能让孩子自己意识到,有些行为是没意义的。

6、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现在很流行的育儿理念。
核心就是尊重孩子、跟孩子合作、多鼓励、一起解决问题。
别老是批评孩子,要多跟他们讲道理,帮他们学会更好地行为处事。
要点:
尊重孩子: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听他们说话,理解他们的想法。
一起想办法:孩子犯错,别光想着惩罚,要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想想怎么改正。
多鼓励:孩子做得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更有自信,更愿意做得更好。
解决问题为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想着“惩罚”他们。
效果:
正面管教能让亲子关系更好,孩子也更愿意听话。
而且,孩子在被尊重、被鼓励的环境下长大,会更有自信,更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7、重新定向注意力
对于小宝宝来说,转移注意力 特别管用。
孩子闹脾气、做错事,可能是因为注意力集中在不好的事情上。
这时候,赶紧用别的好玩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轻松化解危机。
方法:
孩子玩玩具抢起来了,与其批评他们,不如拿出另一个更有趣的玩具,或者提议玩个新游戏。
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新的东西一出现,他们马上就会忘了刚才的不愉快。
效果:
转移注意力,简单、直接、有效,特别适合对付小宝宝的“突发状况”。

8、提前预防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有“苗头”的。
当父母的,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前预判,防患于未然。
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比如:
孩子去超市容易闹,那就去之前先跟孩子约法三章,说好在超市要听话,不乱跑、不乱要东西。
或者带点小零食、小玩具,在孩子闹情绪之前,先用这些东西“安抚”他们。
孩子睡前容易兴奋,那就提前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放点轻音乐、讲个故事,帮助他们平静下来。
效果:
提前预防,能减少孩子犯错的机会,避免不必要的亲子冲突,让育儿更省心。

9、清晰明确的指令
跟孩子说话,特别是下指令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明白。
别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孩子听不懂,自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要点:
说简单的话:用孩子能听懂的词语和句子。
指令要具体:告诉孩子 “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一次说一件:别一下子说太多,孩子容易懵。
比如:
别说“你去收拾一下房间”,要说 “请你把玩具放回玩具箱里”,或者 “请你把书放到书架上”。
指令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也越容易执行。
效果:
清晰明确的指令,能提高孩子“听话”的效率,减少误会和冲突。

10、共同解决问题
孩子犯了错,别急着批评,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
听听他们的想法,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
一起搞清楚问题:“宝贝,今天早上你上学迟到了,这是个问题,对不对?”
听听孩子的想法:“你觉得为什么会迟到呢? 你有什么想法吗?”
一起想办法:“那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才能不迟到呢? 你有什么好主意?”
选个好办法:一起看看哪个办法最好,最可行。
试试看:按照选好的办法去做,看看效果怎么样,不行再调整。
效果:
共同解决问题,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他们的,是愿意跟他们一起面对困难的。
这样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关键实施原则
a、一致性:
无论是鼓励还是惩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致性。
规则和后果要始终如一,不要随意改变。
一致性能够让孩子建立清晰的预期,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b、爱和理解:
所有的管教方法都应该建立在爱和理解的基础上。
孩子需要知道你爱他们,即使他们犯了错误。
管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伤害或羞辱他们。
c、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孩子。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年龄和发展阶段,选择最适合的鼓励和管教方法。
d、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家庭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或育儿专家的帮助。

“和善而坚定型的父母会将这些话省下来,用于谈论他们的孩子多么好,或者跟孩子谈有趣的话题,或者解释人生。”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管教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低头认错,而是为了让他们抬头成长。
这10个科学方法,不是让你去“赢”了孩子,而是帮你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相处之道。
就像简·尼尔森提醒我们的,别把精力浪费在唠叨和责骂上,多留点时间夸夸他们的闪光点,和他们聊聊生活里的小美好吧。

我是语嫣妈妈,好妈妈都在这。
分享如何与孩子交谈、互动,引导他们成为未来独立的、积极向上的人,以及家长应该了解的教育和学习知识。
如果你也有孩子,欢迎通过底部左下角订阅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