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近320亿!江苏这座特大高铁站及其连接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近320亿!江苏这座特大高铁站及其连接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24年08月31日 03:22 新浪网 作者 潜水探秘者

  江苏既是经济强省也是交通大省。截至2023年底,江苏高铁总里程超25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高铁面积密度达到237公里/万平方公里、居各省区之首。目前,江苏正在加快沪苏湖、宁淮、北沿江、潍宿、通苏嘉甬等高铁建设,力争年内开工盐宜高铁,全力推进宁宣和宁杭二线等项目前期工作,预计在2028年实现“市市通350高铁”的目标。然而,作为全国动车组开行最密集的区域,需要强大的交通枢纽作为支撑,提高集散能力,强化出行效率,所以,江苏在推进高铁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特别是大型高铁站的建设。近期,江苏这座特大高铁站及其连接工程取得了新进展,全面开工建设,解决“多而不大”的问题。

  这就是南京北站及上元门过江通道。南京北站是北沿江高铁配套项目,鲁苏皖赣闽运输通道与沿江通道的交汇枢纽,将成为南京市内最大的火车站,总投资约144亿元。据悉,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总建筑面积69.21万平方米,按照3场16台30线的规模建设,分为高铁场(接入北沿江高铁,5台9线),城际场(接入宁淮、宁蚌等城际铁路,6台12线),普速场(引入京沪铁路、宁启铁路,5台9线),最高聚集人数达到1.35万人!该高铁建成后,有望成为长三角最大的高铁站之一(与上海虹桥相当,超越杭州东、南京南、上海东等高铁站)。目前,南京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施工总承包正在进行中标候选人公示,将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在2027年10月建成!

  南京北站地处江北新区,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引入南京市内,所以总投资约173亿元的上元门过江通道提上了日程。据悉,该通道起点在南京北站东端引出,通过约14公里的单洞双线隧道穿越长江后,沿规划预留廊道南行,最终引入既有南京站,全长约16.4公里,全线按双线客运专线标准建设,设计时速200公里(局部地段限速),每公里造价约10.5亿元!该工程已于2023年6月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将在2024年完成投资约60亿元,全部工程预计在2028年完工!

  这两个项目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工程。南京北站建成后,不仅有助于缓解既有南京站、南京南站的压力,也有助于强化江北新区建设,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着重要意义;上元门过江通道则强化南京市内江北和江南的联系,解决南京北站“孤悬在外”的情况,强化南京枢纽各大车站的互联互通,提升集散能力和运输效率。

  从互联互通角度来看,有助于强化南京枢纽集散能力。随着高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高铁网密度越来越大,一些大城市既有高铁站既有通过能力逐渐饱和,需要新建大型高铁站缓解通行压力,如广州建设了白云站,深圳计划建设西丽站,上海东站和重庆东站已经开工建设,等等,南京亦是如此。目前,南京市内大型火车站只有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目前,这2座车站经停/始发终到能力逐渐饱和,其中,南京站需要同时承担普速火车和动车组的经停和始发终到,每天的车次超200列,南京南站约为650列(节假日车次更多)!未来,宁淮、北沿江、宁宣等高铁建成通车后,南京枢纽将面临更大压力!

  南京北站按照3场16台30线的规模建设,站场规模超过南京南站,与上海虹桥站规模相当,可贵之处在于,该车站不仅设计了高铁场和城际场,还将建设普速场,可以分流京沪铁路和宁启铁路的车次,减少位于老城区的南京站压力。当然了,地处江北新区的南京北站还需要接入南京老城区,才能更好地与南京站、南京南站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提升南京枢纽的通行能力,上元门过江通道建设也是势在必行,毕竟该通道预测正线列车开行对数近期(2035年)可达到105对/日,远期(2045年)可达到130对/日。

  从城市更新角度来看,有助于拓展发展空间。城市交通是重要的公共服务,在很长时间里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但因投资规模大、回报效益低,造成政府支出压力大。在此背景下,TOD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围绕公交站、地铁站、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在其周边区域开发住宅、商业、娱乐等业态,挖掘交通枢纽潜在的经济利益。

  南京北站设计方案特点是站城一体化,采用了站与城融通聚合、垂直交通核等理念,不仅接入高铁、城际铁路,还将接入城市轨道交通(如18、S4、4/15、3号线站台),在此基础上,南京北站还将进行上盖开发,形成包括酒店、会议、餐饮、娱乐等组成的环状商业形态。未来,商务人群无需出站就可以直接在上盖酒店进行会议洽谈;引入的新型商业综合体也将为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和候车体验。

  所以,南京北站的建设,有助于江北新区的建设,不仅有力支撑南京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城市首位度,还有助于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