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蓝媒热评丨打造“语言生命线” 中国科技造福人类

蓝媒热评丨打造“语言生命线” 中国科技造福人类
2025年04月02日 20:44 新浪网 作者 潜水探秘者

  来源:中国蓝新闻

  今天,“中国大模型首次用于地震救援”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中国驻缅甸使馆称,前方在使用基于DeepSeek紧急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跨国救援中,中国科技打造出了一条“语言生命线”,每行代码都闪耀着生命的温暖光芒。

  AI技术投用,为拯救生命赢得了时间。缅甸强震后,语言障碍成为国际救援的关键挑战。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秘书处和北京语言大学迅速组建语言服务支持团队,利用DeepSeek在仅仅七小时内开发出中缅英互译网站,覆盖700余名救援人员和当地民众的沟通需求。每一分钟的提速,都可能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门。

图源:中缅互译网站截图。

  跨越国际传递温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本次通过语言技术服务国际救援,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作用。

  依托大模型,中缅互译网站提高了翻译精准度,救援术语、医疗指令和当地地名等均有录入,为生命延续增添希望。这场科技与人文的双向奔赴,突破了语言孤岛,跨越了文化藩篱,用技术搭建起生命之桥,重新定义了国际救援的范式。

  用科技造福人类,是中国一直以来在做的事。除了这次用AI搭建的“语言生命线”,中国很多科技成果早已为全球带来福祉。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加速定位和高精度服务;先进节水灌溉系统助力破解埃及农业发展干旱缺水难题;浙江诞生的“达医智影”AI多癌早筛技术则能有效检测出早期的癌症病灶,被联合国点名表扬。

  “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此次中国7小时破译语言壁垒,正是以实践贯彻了科技发展的这八字箴言。当中国大模型首次用于地震救援,连起生命纽带时,我们再次确定:科技革新从来都不只是实验室里冰冷的参数突破,而是指向生命的温度。

  (本文部分综合:央视新闻 参考消息 科技日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AI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