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元气满满
今天(4月4日)中午,国家出手了!面对美国突然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的“杀招”,中国直接甩出一份反制清单——从4月10日开始,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有网友说,咱普通人的钱包、工作甚至买菜会不会受到影响?有人担心物价要涨,有人怕饭碗不稳,还有人急着吐槽美国。但别慌!国家已经出招,咱们老百姓做好这5件事,就是最大的支持!
1. 支持国货,就是给国家“撑腰”
美国商品涨价是肯定的。比如进口车、化妆品、母婴用品,价格可能直接“起飞”。但咱可以转身拥抱国货——国产奶粉品质不输进口,新能源车更是全球领先。

(重点:国家这次专门对稀土出口“卡脖子”,这可是制造手机、新能源车的关键材料。咱们多买国产货,就是帮国家把核心技术攥得更紧!)
2. 理性看待涨价,别跟风囤货
短期内,美国进口的牛肉、大豆油可能会涨,但国家早就备好了“后手粮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4年12月公报显示(国粮发〔2024〕113号),全国粮食总产量7.42亿吨! 咱们可别听风就是雨的抢购,小心一些,别掉进黑心商家的消费陷阱!

3. 饭碗受影响?赶紧“升级技能”
纺织、玩具等出口行业可能压力山大,但危机也是转机!国家正大力扶持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硬科技”产业。年轻人学个编程、电工,中年人考个无人机驾照,都是未来十年的“铁饭碗”。

4. 不传谣、不添乱,就是帮忙
网上有人说“贸易战打不起了”“中国要输”,都是无稽之谈!看看国家这波操作:一边加税反制,一边把损害中国主权的企业拉黑,还去WTO告状,招招打在美方痛点上。 咱不信谣、不煽动情绪,就是给国家省心。
5. 对国家有信心,日子照样过
别看美国现在表面很强硬,据美国零售联合会报告显示(2025-NRF-028),部分连锁超市进口商品采购成本上升12-18%,特斯拉因为中国零件断供,一辆车成本多花8万。反观中国,内需市场大、产业链全,国家还有万亿级“新基建”计划托底。稳住心态,该吃吃该喝喝!

贸易战短期阵痛难免,但我们普通人通过务实行动,从消费选择到职业规划,既能降低自身风险,也能为国家反制提供坚实后盾。历史经验表明(大萧条时期美国关税战后果),单边保护主义终将反噬,我国凭借全产业链与内需市场,有底气化危机为转机。

